多储粮,不打墙。广交友,笑满堂!

怀抱梦想 共创荣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畅想陕西师大2020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5-11-30 04:37:23 / 精华(1) / 置顶(1) / 个人分类:学术讯息

  • 文件版本: V1.0
  • 开发商: 本站原创
  • 文件来源: 作者提供
  • 界面语言: 简体中文
  • 授权方式: 本站共享
  • 运行平台: Win9X/Win2000/WinXP

怀抱梦想 共创荣光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畅想陕西师大2020

陕西师范大学校长 程光旭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2020年基本建成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是我们每个师大人的梦想。站在编制“十三五”规划蓝图的新起点上,让我们紧紧把握实现“师大梦”攻坚阶段的历史机遇,一起畅想陕西师大2020

  忆往昔,诞生抗战危难之际,雄踞关中沃野之都,搏击高教改革洪流,成就西部一流学府。建校于1944年的陕西师范大学,始终与民族命运的起伏共振,与教育事业的发展相应。71年来,学校以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和生气蓬勃的傲然雄姿,走出潼关,翼展四海,成为一所办学特色鲜明彰显、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社会声誉日渐弘扬的一流师范大学。

  看今朝,学校顺应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直面传统高水平师范大学发展困境,明确提出坚持内涵发展、促进质量提升,加快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步伐。怀抱同一个梦想,期待同一份荣光。我们每一个师大人都应该深入思考,兢兢业业,为实现向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发展转型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未来,到2020年只有短短的5年时间。千帆相竞,时不我待。要实现这个梦想,需要我们每个师大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强烈的忧患意识、积极的进取精神和对学校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脚踏实地,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共创荣光。

一、展望师大梦的隽秀蓝图

  梦想是美丽的愿景,遥遥在望,指引我们跋山涉水,奋然前行。作为追梦的过程,逐步实现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我们一直在路上。所以,要实现这个梦想,需要我们这一代师大人至少在代表学校办学目标的“教师教育特色、综合性、研究型”三个方面,展望学校2020年的隽秀蓝图。

  1.彰显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特色

  综观71年的发展历程,教师教育始终是我们坚守的传统优势和主要特色,学校构建了完备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扎实推进国家教师教育“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构建了多层次、全方位、多功能的基础教育服务体系,不断强化教师教育基础学科和支撑学科建设,积极服务和引领陕西高等教育发展,可以说,我们的教师教育办学特色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得到了全校师生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认同。

  目前,面对国内许多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纷纷进军教师教育领域的现状,我们应依托完整的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培养和职后培训在内的教师教育体系,继续坚守教师教育特色,进一步做好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和教育博士的培养工作,不断彰显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优势。

  在免费师范生培养方面,要着重做好卓越教师培养工作。自2015年起,学校将每年依托汉语言文学10个师范专业,建设“卓越教师实验班”,制定专门的培养方案,将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注重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支持学生表现特长、发展潜质;为每位学生配备高校教师、教研机构优秀教研员、中学(幼儿园)优秀教师三位导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业指导和技能训练;以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实施促进学科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实习实践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精品课程资源、提升免费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强化实践教学、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等环节,充分调动免费师范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和引导他们成长为国家教育事业的栋梁之才。

  高层次研究生培养是未来综合性大学竞争的重点领域。在教育硕士培养方面,尤其要重视对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的培养。这对我们来说既是使命和责任,也是优势和特色,要让免费师范毕业生通过教育硕士阶段的集中返校学习,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反思能力,为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奠定坚实基础。

  在教育博士培养方面,要紧密结合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学科前沿,提升教育博士生的学术和职业发展能力。建立符合教育发展对专业化管理者和决策者、专家型教师及教育家培养的总体要求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要反映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前沿水平,课程结构应体现综合性、专业性和实用性,课程教学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专题研讨、现场调研、案例分析及教育调查等方法。同时要加强培养中各具体环节的质量保障和监督,提高招生质量,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培养出若干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

  2.凸显学校学科综合性特征

  目前,学校的学科和专业设置涵盖了12个学科门类,已经具备“综合性”的形式特征,但与综合性大学学科内涵和质量相比还存在着层次水平上的差距。为此,我们要不断加强非师范专业建设,提升学科专业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非师范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坚持内涵建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发展。

  非师范专业建设方面,一要打造品牌专业,形成特色。着力建设一批文理基础性非师范专业和一批工科、术科应用性非师范专业,培养社会需求的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级专门人才,并逐渐提升专业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二要提高非师范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推进非师范本科专业教学改革,不断完善与创新非师范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加强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凝练实践型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开拓满足学生实习实践需要、关系稳定、双向互动良好的实习基地,加强非师范本科专业与兄弟院校、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就业基地,拓宽学生的实习就业渠道;三要办好基地班和创新实验班,制定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结构合理的课程模块体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一是进一步提高对研究生教育重要地位的认识,增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加快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处理好规模与质量的关系,统筹好服务社会需求与优化研究生结构的对接,突出科教协同和产学研相结合,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三是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导师队伍。改变单一以科研为导向的导师评价机制,把对学生的学业指导、学术交流、思想政治教育、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训练等纳入导师评价体系之中;加强对导师的培训,提高导师的教学科研指导能力;强化导师对学生学风教育的职责,把学生的学风与教师的教风情况作为导师考核的要素。

  3.加强研究型内涵建设

  研究型大学必须以一流学科为标志,以高层次教师队伍为基础,以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特别是研究生教育为主要任务。

  学科建设方面,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高水平大学为目标,以国家需求为牵引,瞄准科学前沿,不断推进机制体制创新,激发学科活力,大幅提升学科综合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期待到2020年,学科建设实现突破性进展,产生2-3个国内一流学科。

  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要遵循“择优引进、强力培养、优化结构、培育团队、成就名师”的指导思想,突出一流学科建设,巩固教师教育特色,坚持人才选拔标准。加强高层次人才学术团队建设,坚持引进和培养并举,使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达到10人以上;加强中青年学术骨干培养,使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达到10人以上;重点支持一批学术基础扎实、具有创新能力和突出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争取进入各类国家人才计划,进而成长为优秀的学科带头人。

  科学研究方面,要进一步深化科研体制改革,优化整合院系内部的专业性研究机构,有效整合校内外科研力量;优化学术环境,按学部特点对各类研究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管理方法,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宽松的学术环境;完善政策体系,营造有利于高层次人才成长的科研环境,形成竞争、积极向上的科研氛围;以各类基地建设为重点,搭建学科汇聚平台;以学术评奖为标杆,以完善学术评价和学术奖励为促动,提倡学术的创新型,推进高水平成果产出,实现国家级科技成果奖零的突破,提升和扩大学术影响力;加大科研经费增长幅度,努力使科研经费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

  畅想2020年,我们希望以完善一流学科(群)和学科体系为核心,深入推进综合改革,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办学体制和机制,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国际化水平,提升综合办学实力,初步实现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发展转型,推进学校驶入高水平现代大学发展的快车道,从而更加接近实现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师大梦”。

二、展放师大梦的翱翔羽翼

  “教师教育特色、综合性、研究型”是“师大梦”蓝图的三个基本表征,教师教育体现办学特色,“综合性”体现规模与布局,“研究型”体现层次与水平,三者互为推进,相辅相成。要实现蓝图、放飞梦想,还需要我们在顶层设计、国际交流与合作、条件服务保障、美丽校园建设、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深入推进,作为师大梦翱翔的强健羽翼。

  实现学校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现代化。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以章程为基础的制度体系;建立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和组织架构;构建以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依托的公开透明的民主监督体制;建立理事会制度,构建学校与社会的新型关系;进一步落实学院的办学主体地位;建立与高水平大学发展目标相适应的管理服务体系。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宽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领域,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全员国际化意识;积极争取包括公派留学、国际捐助项目,选送更多优秀学生在国外一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优化留学生的类别结构和国别结构,维持千人左右的来华留学生教育规模,学历教育留学生的比例达到20%以上;积极做好国家来华留学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不断完善教师出国研修办法,制订院系国际交流与合作实施办法,加大引进境外智力的工作力度,校园里经常能够看到任教的外籍专家身影,提高师资队伍、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的国际化水平;在教师交流、学生交流、科学研究、联合办学及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着力推进引资、引项工作,为学校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增强条件服务保障能力。条件支持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学校事业发展离不开经费、信息、后勤等条件支撑。要大力筹措办学经费,加强开源节流;切实加强财务管理;完善数字化校园建设;统筹各类实验室建设经费,科学制订实验室建设规划,确保基础教学实验室建设,鼓励创新型和研究型教学实验室建设;优化学校资产配置;不断提升学校的教学科研条件。

  继续加大美丽校园建设。进一步完善长安校区作为主校区的功能定位,整合优化物理空间;提升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教职员工薪酬待遇,进一步改善教职工学习、工作、生活条件;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卫生医疗服务体系,提高教职员工的健康和医疗保障水平。

  服务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学校在引领和服务地方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应充分发挥人才及科研优势,以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充分探索政府主导、学科驱动和企业参与型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加强企校协同创新,增强企校科技支撑实力,大力推进产学研用的开展及科技成果转化,全面形成校政校地校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新格局,建成1-2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高端智库,围绕“一带一路”以及社会重大需求,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和省部级基地建设,在服务国家、区域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更大贡献。

三、实现师大梦的精神源泉

  作为美丽的愿景,师大梦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将在学校的“十三五”规划中得到细化和明确。眺望2020年,全校上下已达成共识,有着明确的努力目标和奋斗方向。憧憬未来,力在当下。要实现这个梦想,需要我们坚持“厚德、积学、励志、敦行”的校训精神和“崇真务实、开放包容、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进一步弘扬“抱道不曲、拥书自雄”的学风和“淳厚博雅、知行合一”的校风,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学术、敢于担当的良好氛围,在独具特色的师大精神鼓舞下,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奋发向上,阔步前行。

  “厚德、积学、励志、敦行”的校训,反映学校历史传统,符合现代大学精神,体现培养人才特色。学校将“厚德”放在首位,意在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其崇高的思想品质;“积学”教育学生勤奋学习,日求新知,逐步积累知识,为走入社会做好知识技能的储备;“励志”意在勉励广大师生志存高远,追求卓越,并具坚忍不拔、顽强拼搏、锐意进取之品质;“敦行”倡导广大师生坚持身体力行,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以勤奋务实的作风做人、做事、做学问。坚持“厚德、积学、励志、敦行”的校训,着力培养引领教育发展的卓越教师和教育家,具有突出创新精神的各类专门人才,推动国家、民族与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优秀公民,不仅被写入学校章程,还将根植师生心间,成为学校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

  学校长期坚持“崇真务实、开放包容、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正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崇真务实和开放包容的理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学术,学校才得以在西部大地上汇聚名家学者,广育英才,教泽流芳;始终坚持勇于创新和追求卓越的理念,葆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不甘落后、争创一流的意志品格,学校才得以不断赢得发展机遇,一次次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学校积极营造“自由探索、宽松和谐、鼓励争鸣、崇尚合作”的学术环境。遵循学术规律,尊重学术自由、学术平等,鼓励学术创新,促进学术发展和人才培养,提高学术质量,积极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

  71年来,学校形成了“抱道不曲、拥书自雄”的学风和“淳厚博雅、知行合一”的校风,形成了以师大精神为内涵具有独特气质的师大文化。这种精神和文化,不仅镌刻在校园的碑石上,成为了靓丽的校园风景,更体现在师大人的行动上。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和激励下,师大学子立德修身、敬精学业,成长为德才兼备的国家栋梁,师大人守正笃志、艰苦创业,学校各项事业不断得到发展。这种精神和文化,是最可宝贵的思想财富,是推动陕西师范大学创新发展的不竭源泉。

  

TAG: 历史 起点 陕西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