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其鸣也,求其友声,有朋自远方来,四海之内皆兄弟! 疑义相与析,佳文共赏之。希望与广大师友一同探讨、交流有关口头传统、民族志、民间文化等方面的话题。

呼唤文化日历的设计者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3-01-14 19:02:48

读到张勃的论文《城市文化日历构建及其相关问题的思考》,有所感想,乱弹几句,以作附议。

钟老有言:民俗历史学,民俗学也是现代学。

应用民俗学的发展状况也是决定民俗学生命力的表征之一。

城市文化日历,是民俗如何通过现代性的命题。

我们身处一个巨大变革的时代,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应接不暇,大干快上,朝前看成了集体无意识;速度太快,刹车不灵,有人呼吁慢一些,沉一点,但淹没在时代呼啸而过的车轮声中。吴晓东说,慢慢来是快的,这里有哲学意味。

我们的城市在摊大饼似的扩张,前几天从网上看到:从1990年到2000年,中国城市的建成区面积从1.22万平方公里增长到2.18万平方公里,增长78.3%;到2010年,这个数字达到4.05万平方公里,又增长85.5%。从倍数来讲,2010年是1990年的两倍以上。

城市的扩张并不意味着城市的成长,除了城市功能不足,管理欠缺,观念滞后等负面因素外,文化日历的稀缺也是新城区通病之一。

何谓文化日历,张勃如是说:文化日历是指将某个城市或地区的重要文化活动按举办日期的先后和空间分布,将相关信息进行有序编排而形成的特殊历书,它用简洁的方式揭示出该城市或地区文化活动的丰富性程度和时空间安排。文化日历可以有指南性和总结性两种类型。

就如以前传统的岁时节庆,经历了数千年的传统沉淀后已经渗透到民众的文化与生活中,成为民众的生活方式与精神载体。而我们的城市越来越大的同时,其文化表征也越来越呈现出粗鄙化、展演化、碎片化的倾向。高价请明星开演唱会成为城市狂欢;晚会成为节日主题;西方节日成为新宠,年龄分层化趋势明显……城市文化日历的真正达成仍需时日。

依笔者观察,现在的城市民俗活动有三弊:一是官味太浓,布置主席台是重头戏,然后开幕式上的领导讲话是民俗活动是否圆满的关键;二是有商业化倾向,民俗活动被众多广告、经销活动所绑架,主角成了陪衬;三是仪式意蕴的缺失,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台,没有仪式设计,效果预设,只图热闹,甚至有些活动沦为闹剧。

是危机,也是机遇。民俗学家不能坐而论道,更不可隔岸观火,因为这涉及到民俗学的可持续性生命力,也关乎民俗学的尊严。我们尊重田野里、书斋中的民俗学家,但也呼唤更多的应用民俗学家,城市日历的设计者应该是他们挑起大梁来。

时代需要一批既通晓传统民俗内涵,又深谙时代脉搏的民俗学家,他们既能打通传统,又能创造出与现代性文化相结,能够为不同阶层民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日历。在这样的城市文化日历中,他们既是主人,也是参与者,创新者;他们既能从中体验到薪火相传的传统魅力——仪式的庄严神圣,节日的吉祥欢乐,也能感受到充满朝气的时代活力,城市脉搏的跳动。

这样的民俗学家,既是城市文化的智者,也是这个时代的英雄!


分享到:

TAG: 民俗学 日历 设计者

梁勇的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梁勇   /   2013-10-24 19:22:44
民俗活动有三弊:官味太浓、商业化浓、闹剧味浓——那么,民俗研究及研究组织者应该做什么。
张勃的星空 引用 删除 张勃   /   2013-01-16 14:35:38
谢谢英古阿格的评论,十分同意你的观点,一起努力。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3-29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224470
  • 日志数: 89
  • 图片数: 19
  • 文件数: 58
  • 建立时间: 2008-11-19
  • 更新时间: 2017-11-24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