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沙沃》~《村庄记忆》之十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8-06-24 22:59:11 / 天气: 晴朗 / 心情: 平静 / 个人分类:村庄记忆

关注古老村落

讲述乡土故事

序 言

村庄,是我们的根,村庄,是我们的源,她让我们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又去了哪里。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村庄正在逐渐消失。许多年以后,我们的子孙后代该如何去寻找那些村庄曾经的踪迹?

那古老的传说

散失的农耕物件

古朴的乡风民俗

还有那一个个发生在村里的故事……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村庄扫描

  沙沃村,古称兴隆桥,今属菏泽市佃户屯乡东北部,村后有钱塘路,东接广州路,北靠芦、马、陈庄,西隔京九铁路,与丹阳办事处武寺、肖楼相望,东邻高庄、魏庄,南与石庄、李庄接壤。

  海拔49.5米,距万福河3.5公里,该村西南地穿越京九线铁路,全村有耕地60公顷、2700余人,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村西、村北自然地面以下全是沙土,村东、村南自然地面以下50公分是粘土,粘土之下是青沙。

  沙沃村历来就是文化之村、文艺之村和武术之村。文艺方面,自编自演节目有《沙沃颂》、《看看沙沃啥模样》等文艺节目,每逢节日不断演出,宣传国家政策,鼓舞村民意志,用声音传递沙沃文化,用文字讴歌沙沃历史;武术方面,在四十年代,李学如、李学敬、李学思随耿庄武术大师杨士稳去南京立擂;文化方面,村民李立文收藏了大量的实物,通过各方收集,于2015年元月十三日开办了乡村记忆民俗博物馆

2013年,村内成立红白理事会,喜事简办不下请贴,丧事简办不请响班,不扎“舍货”(纸扎),少用烟酒,大力提倡一人一碗菜,能省几万块,喝酒不喝晕,大家都省心。 

悠久历史

  沙沃村历史古老而久远,据有关史料记载,沙沃西邻武寺,武寺古称兴龙寺,大屯古称兴龙集,沙沃村古称兴龙桥,有“五里三兴龙”之说。

  在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李氏先祖由山西洪洞县秦州连界沟老官窝迁入此地,在此立村,繁衍生息,因此地土地肥沃,沙土甚多,故取名沙沃村,至今已有613年的历史。

  李氏二世主李财分居大屯,李源在沙沃定居繁衍。

       始祖东迁已有600多个寒暑,传至二十六世总人口已有四千余人,我祖以忠厚传家,耕读继世,虽没有赫赫名流,但也拥有不少爱国之士,在明期间,我家族也不过百余人,就有恩职一名;传至十世,千总一名,把总一名去广东上任,一名国贡生为民而劳之;传到清初十一世祖,进士一名,从五品一名,庠生二名,监生一名,恩职四位为国效劳;传之十二世,登四郎一位,庠生五位,史员二名,恩职三位保大清;传之十三世知府一位,进士一位,生员一名;传到十四世,庠生二位,监生一名;清末年代十五十六十七世有庠生五名,监生十名,乡饮一名。

姓氏族谱

  沙沃村主户姓氏有李氏、张氏、许氏、桑氏、崔氏。据统计,李氏2600余人,占全村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张氏一家7口人,其祖父投亲,由定陶沙海张楼迁入本村。

  桑氏民国11年(1922年),投亲到沙沃落户,已有百年历史。桑氏一家弟兄三人,至今人口不足20人。

  许氏来自山西洪洞县,在郭大千传至十二世时,从郭大千迁入沙沃,已有300多年历史。

  许氏1770年由许屯村迁入沙沃村,二家同姓不同宗,共70余人。

名人志士

  沙沃村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一些大事件也曾发生在这里。在抗日战争时期,出现过一些抗日英烈,如村民李学金、李茂颜、李松齐等人奇袭日本商行,打死打伤多名日本士兵,大长了菏泽人民的志气。

  老革命李松清自十六岁参加革命,跟随毛泽东、彭德怀、朱德闹革命,参加过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据李松清本人叙述,白求恩给他看过三次病。1962年,李松清曾得到毛主席的接见,并有合影,另有二十多枚军工章。

  据老人叙述,沙沃前街自古都有迷失方向的传说,街道、胡同、房屋普遍向西南夹斜,俗称迷魂阵,落太阳光照在堂屋当门中间。

  老人讲述,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让本村村民李学彪带路,转了三圈都没出来迷魂阵,遭到国民党军队的一顿毒打,地点就在迷魂阵的北半部,俗称六叉路口。六叉路口至今犹在,一叉不少。

  为了留住记忆,保存历史,现在本村村民民间收藏家李立文在村后公园附近建造迷魂阵、八卦阵和兴隆桥模型,以传后世。

  在村南部,据祖辈传说,地名有马林、五叉路口、马趟的,家后有柿子行等地名,这些地名来历和起源逐渐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无从考证。

  新中国成立后,沙沃村走出多名领导干部和优秀人才,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有省级国家工作人员、县处级干部、乡科级干部和普通工作人员,他们有的在党、政、军担任职务,有的被评为高级筑造师或专业技术人员。

宗庙祠堂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加。李氏族人召开了一次李氏纪念堂的家族长会议,包括大屯李氏,一致同意修建李氏纪念堂。款项来源于沙沃村和大屯李氏,按男丁人口分摊。

  会议选举了工程管理员,分别由李振军(大屯)和沙沃李效献、李松禹、李从古、李学员、李福德、李广春担任。祠堂于1997年农历8月竣工,地址选在村东北始祖文庵墓西侧,占地约0.053公顷,祠堂三间前设名柱走廊,绘画吊扇,飞檐走兽,巍伟壮观。后东院又给文庵公立功德碑两通,为祠堂建起仿古门楼,使祠堂呈现整体浑然一体感。

  李氏后人以此寄托对先人的哀思,每年清明节和农历十月一日祭拜两次。 

教育事业

  解放后,沙沃村几届领导班子对村教育都十分重视。建国初期,沙沃村并无固定学校,是借用闲置民房作为教室。第一任是曹老师,任教二年;第二任是庄文玉老师,他是政府派驻沙沃村的正式老师;第三任是庞绍术老师;第四任是王广勤、张来云、郭瑞龄三位老师。

1958年吃大锅饭,把学校归在一起,合并在韩庄村统一教学。1966年,在沙沃村东建立了学校,结束了借用民房教学的历史。1984年,对学校进行了翻建,并扩大了规模,由土墙改为砖混结构,学生校桌全部更换成了木质新式校桌。2010年,由乡教委出资盖了两层教学校,学生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

  教育部恢复高考之后,沙沃村也出了不少文化人才。截止今年,先后考取研究生10人,本科生20人,大专生50人,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展望未来

  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沙沃村民素有记录历史、学习历史、传承历史的良好传统,善于从历史中总结继承宝贵的文化遗产,这是沙沃村多年来始终保持旺盛生命的源泉。

  回顾历史沧桑巨变,审视今天,沙沃人只争朝夕。他们展望未来,相信明天会更美好!

600多年来,沙沃村民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现在,沙沃村民和全国人民一样,在沐浴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的春风,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中国梦而奋勇前进,一个富裕、文明、美丽的新沙沃村将展现在人们面前。

(发表于2018年1月24日《壹周刊》)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