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肖楼》~《村庄记忆》之二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8-06-24 05:46:48 / 个人分类:村庄记忆

关注古老村落
讲述乡土故事 
序 言
村庄,是我们的根,村庄,是我们的源,她让我们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又去了哪里。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村庄正在逐渐消失。许多年以后,我们的子孙后代该如何去寻找那些村庄曾经的踪迹?
那古老的传说
散失的农耕物件
古朴的乡风民俗
还有那一个个发生在村里的故事…… 

      肖楼,这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村庄,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人民路提升和棚户区改造工程的进行,被纳入拆迁的行列,市、区领导对此都高度重视。拆迁前,记者来到这里,拍摄下肖楼人时下的生活场景,聆听村里人讲述曾经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过往的岁月……


村庄扫描

行走在村庄街巷胡同,我们的心被触动了。那质朴的乡音,醇厚的民风,陌生却又熟悉的街巷,瓦房上的五脊六兽,庭院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让人倍感亲切。

据《菏泽市地名志》记载,明嘉靖年间,赵氏世祖由山西洪洞县迁移至此建村,命名赵王(文)秀屯。后肖氏迁入,并建了一座楼房,村名渐改称肖楼。清同治六年(1867),围村建寨,寨高二丈余,修有东、西、南三个寨门,改称阜兴寨,后人们仍称肖楼。

现在的肖楼社区,位于菏泽城东南郊,北临长江路,东沿京九线,南连东方名城,西临人民路。社区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800米。社区内有东西街5条,南北街3条。共分为5个居民小组,2160多户,5220人,其中,外来人口1760人。社区内有桑、李、马、徐、赵、郭、于、苏、陈、成、闫、刘、肖等姓氏,另有崔姓回族居民一户。

家谱是每个姓氏家族的传家宝,或装订成书,或一张卷轴,记载着姓氏的来历、迁居以及先辈的荣耀。过去,家谱一般由各个姓氏的家族长保存,他们会在清明节、春节以及家族特别的日子里供奉,举行祭拜仪式,以示对先辈的敬仰和追思。

李氏家族代表李维胜小心翼翼地翻开《南华李氏家谱》,他说,肖楼的李氏族人是在明嘉靖十九年(1940)迁居到这里的,家谱是由家族长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目前在肖楼居住的李氏族人约有有800多人。

83岁的桑金忠老人说,桑氏一世祖是春秋时期的桑伯子,到他这一代是72世,目前在肖楼的桑姓族人约有800多人。82岁的桑金江老人讲,他小时候开始有了洋学堂,他和桑金忠老人是同龄人中上过学的人,都是师范学校毕业,他毕业后被分配到郓城县,当过老师、校长、剧团团长,当过公社党委书记、县委副书记,1977年,菏泽跃进化肥厂筹建,任党委书记,后到化工局任副局长,1996年在菏泽地区乡镇企业局局长的位置上退休。抚今追昔,老人感慨万千,他说:“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我们肖楼大有希望啊!”

据马氏家族代表马新勇、马新强介绍,肖楼马氏是在明朝万历四十年由西邻的大屯村迁入,繁衍26代,至今约400人。《马氏家谱》有手抄本17卷,2005年开始新编《马氏家谱》,家谱汇集了全国各省市以及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等马姓海外华人,计划编印10本,目前已刊印了9本。

多个姓氏居住的肖楼人,他们共同遵守着这里的风俗习惯,礼尚往来,和谐相处,安居乐业。

古迹追忆

在肖楼村东西大街与南北大街交叉口,有座庙宇,座北朝南,上书“阜兴寨”三个大字。庙里以前供着杨戬杨二郎的塑像,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被废,成了一座空庙。当时,村西北三里处有座关公庙,庙宇被外村人推倒,村民将关公塑像安置到这里,武仙庙便成了武圣庙。

由于关公深得民心,香火一直不断。“文化大革命”时期,关公塑像被烧毁,关公庙被拆掉。近些年,在马新勇、徐守良等人的倡议下,重修了关公庙,也就是现在的“阜兴寨”。阜兴寨里依然供奉着关公,但是没有香火,成了村里老人们休闲聊天的场所。

在肖楼中街,有一个醒目的“敕旌节孝”牌匾。据赵新合介绍,牌匾是清同治九年,经曹州知府上报朝廷,奉旨授予赵武氏太夫人的。武氏嫁到肖楼赵家,勤劳善良,乐善好施,27岁守寡,自立自强,贞孝节烈。这个牌匾,世代相传,以教后人。

爱国志士

村里不仅有美丽传说、优良家风的传承,还有甘愿为祖国、为民族的解放事业而立功、献身的老党员、老荣军。

李存文,89岁,1948年参军,曾跟随部队到过新疆和甘肃,在甘肃天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转业回到老家肖楼。

马登瑞,93岁,解放前的老党员,参加过淮海战役,1981年在梁山县退休。说起现在的生活,老人说:“天地之别”,并开心地背起了歌谣。

桑金位,革命烈士,1945年在参加解放菏泽城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家里的墙壁上挂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的“革命烈士证明书”。

桑金德,参加过抗日战争、淮海战役、鲁西南战役和抗美援朝,在老人的影响下,儿子、孙子都参军入伍,保家卫国。

桑兆诗,参加过淮海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曾是华东炮兵十四团高级连的一名战士,荣立过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四等功两次。

刘月玉,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后回家务农,对党和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

肖楼村的这些老党员、老军人,曾经为了国家的独立,为了人民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忘死,他们是肖楼人的光荣。

肖楼未来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肖楼人深知知识的重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1987年,原肖楼行政村投资改建小学,建3层教学楼1座,1100平方米,24间教室和办公室,容纳学生300多人。建校以来,从这里考取本科以上学历者达128人。

肖楼社区严格落实党的惠民政策。建于1986年的肖楼卫生室,2010年合并为丹阳第四卫生室,专职医护人员5人。2008年至2017年,3416名居民全部参加了新农合,315名60岁以上老人领取了政府养老生活补贴金。

2009年,社区新建三层办公楼一栋,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2011年,新建六层社区综合服务楼一栋,建筑面积2880平方米。

与时俱进创业路,借得春风征帆扬。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肖楼人已经没有了可以耕种的土地,村庄也渐渐被高楼大厦包围。肖楼人站在新的起点上,拧起了干事创业的心劲,激出了创新创造的热情。

赵家羊肉汤是肖楼村赵国胜经营了多年的地方名吃,鲜美的羊肉汤,外酥里嫩的水煎包,沾满了芝麻的木炭烧饼,不仅当地人爱吃,也是外地人到菏泽的首选去处。

坚守只做纯粮酒的山东老泥池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将传统酿酒工艺与现代化的生产设备紧密结合,传承传统文化与创新现代科技并举,打造强势文化品牌。不仅为人们酿造美酒,还成立了菏泽市酒文化研究会,建起了酒文化博物馆,让“老字号”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辈辈生活在这里的肖楼人,见证着社会的变迁与发展。肖楼,这个曾经距城八里的村庄,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渐渐融入现代城市。

2017年7月6日,肖楼开始进入拆迁程序,在不久的将来,肖楼会被高楼大厦所取代,村里的风俗习惯,也将慢慢融入城市。

当肖楼的后代子孙问起他们祖辈在村庄里的生活情形时,或许在我们《村庄记忆》的版面上能找寻到心底的那份慰藉。

2017年11月30日发表于《壹周刊》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