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叔的葬礼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12-16 19:30:17 / 天气: 冷 / 个人分类:民风民俗

    2011年12月16日,农历十一月廿二。今天是先生一个近门堂叔出殡的日子。堂叔78岁,四天前离世,电话报丧。本该接了电话就去吊丧的,由于我们工作的地方菏泽离单县先生的农村老家有100多公里的路程,只能赶在今天去送殡了。

我和先生早八点出发,开车近90公里的路程,到县城接了先生的哥哥同去。先生的老家在离县城有20多公里的一个小村子,村里只有200人,很集中的民房,很普通的北方建筑风格,村里只有一条东西向的街,自然地将住户分为南北两块。

        我们到村里刚好10点钟。街上已站满了穿着白衣带着白帽的人和没有穿白衣戴白帽的人,有前来看热闹的人和来给二叔送殡的亲朋好友。每张脸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先生的哥哥给先生做着介绍,他兄弟俩每人手里拿着一包烟,不停地让给那些男人,我随着他哥俩给村里的人们打着招呼。

      二叔家门口很热闹,有卖五颜六色儿童玩具的,有卖小包装食品的,招惹好多小孩围绕着。前面还有响器吹啦着,鲁西南那特有的唢呐声伴着麦克风里女人模仿韩宝仪的《舞女泪》。看到是不搭调的场景,却没有看到悲伤的面孔,如果不是看到那么多穿着白色孝服的人们,我会以为是赶一个农村的大集呢。

      我一路跟随先生和哥哥,他们来到“礼房”上礼。这时,有两个年轻的女人过来,分别给了我们一块白布,就算是孝服了。孝服的程序也简化了,据那两个女子说,裁成孝服也没有用处,折一下系在肩上就行了。抬头果然看到有人这样系在肩上的,也就入乡随俗了。

       先生和哥哥问了其他同辈份的同样远近的人交了多少礼金,也交了同样的数额。先生和哥哥觉得少了点,但又不能多交,他兄弟俩又拿出600元交给了失去丈夫的二婶。二婶已是83岁高龄,为了不给子女们添麻烦,每天伺候着二叔的生活起居。给二婶送钱的时候,我跟哥俩一起去看望二婶,一个婶子正在堂屋东间房里陪着二婶。给二婶见过礼,二婶就说二叔走时的过程。

      我们从二婶屋里出来,来到前院二叔的“丧屋”吊孝。我不知道在这样的场合该怎样哭,先生的嫂子从单位过来,比我们去的要晚些。没有人给我做示范,我也只好跟着先生和哥哥在二叔的棺木前蹲下来,听二叔的儿女们悲痛的哭声。然后站起身走到西边套间,和那些堂嫂堂弟媳妇们说些家常话。觉得时间过得特别特别的慢。我走出“丧屋”,去外边看看。

      刚走出来,就听到很响鞭炮声,我远远地捂住耳朵看,看到红色的鞭炮一溜线地排在地上,伴着白烟响了好一阵子。娶媳妇放鞭炮,出丧也放鞭炮?也是这里的规矩,弄不明白。

       在胡同口站了一会,看到两个男人用一根杠子抬着一个盒子,盒子里摆了一只鸡、一条鱼和一个猪头过来,我不敢问谁,怕村里人笑话我无知。又过了一会,还是在两人抬着一只鸡、一条鱼和一个猪头过来,和刚才的长得一样。我回家去问先生,先生说去问哥哥,哥哥说这叫“三腥供”,是女儿家上的供,是重礼了。为了减少浪费,大家想出这个办法,让女儿们商量好,有其中一家置办一桌供,哪个闺女家来时,就将这桌供抬到村口,算是女儿家摆的供,然后到“礼房”除礼金之外多交100元贡品钱。------这是减少浪费的一项大改革。

      虽然阳光不错,但看到街边的水坑里那厚厚的冰凌,就觉得冷。我有点撑不住了,又去问先生,先生说这是“老丧”,会到很晚的时间。大约下午一点钟,听见嫂子们说要去街上烧“罩子”了。所谓罩子,就是轿子吧?我看到罩子就像以前官人们坐的轿子,前后各有两个开了光的纸做的轿夫,每个轿杆上都有一串纸做的的金色元宝和一串饼干,好像是给轿夫的工钱和路上的干粮。闺女媳妇们每人手里拿着一把香,围着罩子转三圈,前两圈每次放在罩子上一根,等第三圈的时候要全部放上。二叔的女儿、儿媳在前边绕着哭着,按照规矩将香放在罩子上,我随着女人们的队伍绕着,放着香。女人的队伍绕够三圈,在罩子的东边蹲下来,二叔的五个女儿和一个儿媳妇,有的蹲在那里哭,有的坐在地上哭,旁边的外孙女也陪着自己的母亲哭。我也随着她们蹲下来,虽然没有出声,却是泪流满面了。

       罩子西边是那个“三腥供”供桌。供桌西边是男人们在行祭拜礼。什么二十四拜,三十六拜,站起身作揖,再跪下磕头,上香,倒酒,一拨一拨的男人行的礼也不同,可能也是一个地方一个规矩吧。等所有的亲戚都行完祭拜礼,烧掉罩子,才开始张罗吃饭。

      我没有看到做饭的场景,不知道在哪里吃,更不知道吃什么东西。看到人们一阵忙乎,一个个简易的桌凳都已支好,每个桌上放了十个一次性的泡塑盘子。这时,一辆面包车开过来,车上放着几个保温桶,几个人围过去,按顺序每个人提出十个方便袋,那是一桌子上的菜,紧跟着一辆三轮车过来,拉了一车子馒头,也是每个桌上一袋。上桌的饭菜都变成了凉的了,馒头也是凉的,空空的肠胃,加上这样的冷天,虽然是方便了,但还觉得不是滋味。------这也是丧宴的一大改革。

      说是吃过饭以后出丧,先生说等抬出棺木我们就走,看看表已是三点钟,还没有看到出丧的动静,只有响器班子的乐器声和女人的歌声。我还有两个多小时的路程要赶。先生看出我的意思,就问旁边的一个叔叔,叔叔说,要不你们先回去吧,有可能到天黑才出,这是老丧。叔叔说,如果死去的人上面还有父母,就要在中午十二点以前出门,如果上面没有了父母,就按老丧走,越晚越好,夏天的时候,晚上八点钟才天黑,有可能会靠到八点呢。

      到了先生家,按他家的规矩走,我也可以看看这里的风俗。先生的哥哥要去济南,说要到大路上等四点半那班从汽车站发过来的车,不得已,当然也是我们早点离开的一个借口。来这里给二叔送殡,等到下午三点多钟,却没能看到二叔出丧。

 

 

 

 


TAG: 葬礼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