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娘屋  乡村记忆之55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08-31 09:22:56

查看( 395 ) / 评论( 1 )
回娘屋  乡村记忆之55
  
  武陵有初一不出门,初二拜家门,初三初四回娘屋一说,由近而远,算是拜年的的程序吧。七零年代以后,老一辈古旧人物一个个老去,这些规矩也只有爷爷一辈的,还在讲究着。只是大年初一拜年到他们家,又有谁个说些不好听的话咧。而初三四的娘屋拜年一事,也往往提前到初二进行啦。一般是三天,也有长达四天的,最少的也是两天,从初二到初三,算是古旧民俗的保持吧。因为,外嫁女儿的娘家,总有很多的长辈,血脉分支,亲疏远近,邻居街坊,得一家家去拜年的。四色小物件,取事事如意,事事顺心,四季发财之意。拜年必须吃饭,一家一顿,没有三四天,怎么吃得完这些家的饭咧。
  外公有弟兄六个,大四合院,东厢老大老二,正堂老三,也是最得外公的父亲喜欢一个,外公第四,在西南角边屋,老五老六居正南。临东一坎,正中石阶梯,长长有自山坡下延伸而上,如蛇行曲折而来,这坡名朝阳坡,也是坐西朝东最大的一个缓坡地,背后一塘,塘前竹林,塘边是学校,解放前是庙宇,改为朝阳学校的。坡前曲折处形成一个小小的平台,却是大队屋,听说早些年,大队原想定于这个四合院后,与学校交界的缓坡之间,只是李家户族大,没有答应,此事遂罢。队屋选择小坡拐弯处,那儿解放前也是一个大地主家族的院落,只是地富反坏右们,在时代巨轮碾压下,又有什么话可以说,能够向谁说?这儿是沟内最好的地段,看电影《朝阳沟》时,我想是哪个导演选择这个坡前那一片沟,作为电影拍摄对象呢?亲家母,你座下,咱们谈谈心里话,哦,这个姑娘是哪家的呢?她后来嫁给李家的吗?
  每年初二清晨,父亲骑着自行车,先行一步,后架上驼着大纸箱,里面装满了几十斤筒子面,十几斤冰糖白砂糖,十几斤瓶装散酒苞谷酒,还有几斤点心饼干什么的。长辈每家四样,两斤筒子面,一斤冰糖一斤酒,还有一样点心或饼干什么的。大舅舅二舅舅,哦,外公弟兄弟六个,每家儿女依据出生时间论大小,排下来的。走了几家又是几家的,与给外公们相比,拜年就少一样,没有点心饼干,可筒子面是两把,也算是四种吧。走到坡地拐弯处,噼哩啪哪的鞭炮声就响起,一会儿又是一阵,几乎没有停顿的,每一家外公的女儿回娘屋,都要放一挂鞭炮的,远远近近的李氏家族,这一沟最大势力的后人,撒满了沟坡之间呢。比如说,当时我们不知道,出生于这儿的李儒懋,1902年,清廷为接收落入俄国的营榆铁路和关税盐税,时任奉天省交涉局总办兼警察局总办的李儒懋,据理斗智,终于达成俄定期交还铁路和税务协议,期间以废除外国领事的“领事裁判权”而闻名中外。1936年病逝,遗体运回老家安葬,就在外公大院南侧的几十步远。
  进门先烫甜酒,做糯米圪蛋,一人先来一碗填填肚子,男人们摊开桌子打升级,五十四张朴克牌,四人两对家,女人们纳鞋底做鞋帮子,上面添加出各种花样,红线蓝线,花草招展,鱼跃鸟飞。小孩子们一群群跑出院落,钻进院后竹林,爬到坡后水塘边,窜到学校教室窗户外,溜到坡下大队屋处,最多的是放茅坡啦。一冬寒风,草枯枝黄,一眼看去田埂上一片萧条,这也是我们最喜欢的,从灶洞里抽出一枝柴火,刚刚烧灶烫甜酒的火还没有熄灭呢。再不就悄悄地拿出火链火石火绒棉絮,寻找枯草最茂盛的地段,双手轻轻拔拢一片草叶,凑成一团密密的草堆,啪啪啪,火星窜起,火丝东一飘摇西一晃荡,舔舐着草茎草叶,滋滋啦啦地声响,轰轰地一声蔓延开,如蛇扭曲着低头钻入埂边草低洼地,抬头飘过埂台高高草尖,风吹过,草尖低头弯腰,窜到更远的草茎处,那火就一扫一条线的,窜过田埂,沿着田坎埂坡面,如扇面展开,形成一大片啦。只有放茅坡后,草才生长的旺,来春的茅叶,才香甜绵韧呢。这时多半会传来喊叫声,哦,吃饭啦,是哪个舅舅家派班轮到了咧。吃饭总是几个外公争来争去,看谁家排在前面,那样才有面子吧?
  更有面子的是座位。堂屋正中一席或两席,主席像下正对着大门为首席的。两席是对面两边为主席的,左为大,右为次,上酒的紧挨着首席坐。外公与一位外孙坐首席,隔关一辈可以这样坐的。有一家新女婿陪伴着回娘屋,看到首席坐定,就一屁股坐在下席,多年读书即参加工作的他,不知道,下席是仅次上主席的贵重位置,陪席是第三位,与上酒的,我们武陵俗称酒司令坐对面。只有酒司令之下,那一个位置才是最低级的,辈份最矮的坐。你抢了别人的位置,丢的不仅仅是自己的面子咧,还有丈人家与自己本家面子。没家教的,有人养没人教的,外人看见多半会如此评价。酒杯不能倒放,敬酒不能单数,筷子不能架在碗上,不能敲碗,不能让长辈添饭,总之,规矩极为繁杂的,你头昏脑涨的呆在酒席上,也往往会出错。也正是如此,那一代的年青人,才渐渐不再把这些规矩放在第一位,只是大体上注重门面吧?
  没有吃毕外公几家的酒席,我们要陪着外婆到她的娘屋,母亲的舅舅家。又是一个四合院,古旧的大院子,崭新的墙画,可是不熟悉的长辈太多,那是一年才去一次的老辈子家,不像外公外婆舅舅家,一年总有几十次,表弟表妹们放火烧茅坡,上树摘果子,上地挖红薯,还有悄悄地爬进红薯窖里,屋土台呢坎下深深的洞内,一面木栅栏锁住的红薯,或者是地炉子坑后,斜斜一洞通向深处,红薯都放在那儿咧。我们拿出一个,削皮切块挖洞,屋子手枪汽车,陈列在我们眼前又一口口咬去它们,香香甜甜的滋味,在追赶奔跑中,迅速遗忘。最有趣的是晚上睡觉,外公家二楼密密排铺的竹篾,细细黄土掺杂石灰撒水凝成的,踩上去软绵绵的,如同云端逍遥。几口棺材陪伴我们,神仙鬼怪们一一钻出来,女孩子们啊,这些在外公故事里的人物,昏黄煤油灯下影影绰绰的走来,从山间小路树林茅草屋里走出,帮助着辛苦善良人家的田螺姑娘,会出现在我们梦中咧。
  我们一点也不喜欢妈妈的外婆家,只喜欢在我们的外婆家玩耍,那才是母亲的娘屋咧。
  
  
  
  乡村记忆之一  差点成为演员?
  乡村记忆之二  砚盘里的香味
  乡村记忆之三  一泡鸡屎
  乡村记忆之四  学校大院
  乡村记忆之五  一池荷花
  乡村记忆之六  火柴盒里的世界
  乡村记忆之七  冰棍
  乡村记忆之八  榆钱儿
  乡村记忆之九  鸟语
  乡村记忆之十  小河沟
  乡村记忆之11  拾麦穗
  乡村记忆之12  守青
  乡村记忆之13  晒场
  乡村记忆之14  露天电影
  乡村记忆之15  队屋屋基下
  乡村记忆之16  队屋二楼
  乡村记忆之17  折杨柳
  乡村记忆之18  捉知了
  乡村记忆之19  河堤
  乡村记忆之20  梨园
  乡村记忆之21  自留地
  乡村记忆之22  同桌1
  乡村记忆之23  赤脚板
  乡村记忆之24  十月初一
  乡村记忆之25  茅草棚
  乡村记忆之26  同桌2
  乡村记忆之27  算盘珠
  乡村记忆之28  砍柴禾
  乡村记忆之29  古墓葬群
  乡村记忆之30  眼泪
  乡村记忆之31  毁果园
  乡村记忆之32  黄家滩
  乡村记忆之33  江西馆
  乡村记忆之34  郭家梁子
  乡村记忆之35  艾蒿
  乡村记忆之36  篦子
  乡村记忆之37  棕叶蓑衣桐油伞
  乡村记忆之38  大河涨水
  乡村记忆之39  小白杨
  乡村记忆之40  摇窝儿
  乡村记忆之41  接客
  乡村记忆之42  泥砖胚
  乡村记忆之43  肉片
  乡村记忆之44  雪野
  乡村记忆之45  腊八粥
  乡村记忆之46  过小年
  乡村记忆之47  打扬尘
  乡村记忆之48  磨豆腐
  乡村记忆之49  杀年猪
  乡村记忆之50  上街赶大集
  乡村记忆之51  发面蒸糯米
  乡村记忆之52  大酥小酥
  乡村记忆之53  大年三十
  乡村记忆之54  正月初一
  乡村记忆之55  回娘屋
  
  


TAG:

一笑堂 宁锐 发布于2012-08-31 13:17:40
那是母亲的娘屋咧么!
十个外甥九个贼,不偷他舅再偷谁!
我来说两句

(可选)

日历

« 2024-03-28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509349
  • 日志数: 2377
  • 图片数: 3
  • 书签数: 54
  • 建立时间: 2011-01-23
  • 更新时间: 2024-03-25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