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杨绛《百岁感言》

【陶立璠】试论盘古神话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11-22 12:03:02 / 个人分类:民俗学论文

陶立璠]试论盘古神话
  
 

   中国文学史的教学和研究中,涉及到文学艺术起源时,往往要追溯到古代神话。因为古代神话产生于人类的远古时期,被视为文学(包括民间口头文学)的源头之一。在我国,古代神话资料极为丰富,其中,有的已见诸文献记载,而更多的至今仍流传和保存在各民族人民的口头传说之中。这是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观象。比如,我国古代神话中的盘古神话,它属于开辟神话之一就既有文献记载,又有口头流传。在我国西南地区的许多少数民族中,可以收集到许多盘古神话或盘古型的开辟神话,它无疑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宗重大财富。

但是,长期以来,在众多的《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小说史》著作中,盘古神话均被排斥在外。似乎只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穆天子传》、《庄子》、《国语》、《左传》、《述异记》等典籍中保存的神话,才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武库和土壤。事实上,大量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资料证明,作为开辟神话的盘古神话,在我国古代神话中,是非常典型的。它早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早在公元3世纪,即三国时期,吴国人徐整,就将当时在民间流传的盘古神话使其见诸文字记载。徐整以后数百年中,盘古神话的采集继响无闻。到了公元6世纪时,任昉在《述异记》中关于盘古神话的补记、实为集盘古神话之大成。在盘古神话的研究方面,20世纪2030年代,夏曾佑、吕思勉、闻一多,茅盾等,都作过详细论述和考证,贡献出很好的意见。近几年来,随着少数民族神话资料的不断发现和神话学研究的深入,盘古神话又一次引起许多学者、专家和神话研究者的重视,特别是在少数民族文学史编写中,对盘古神话的认识与再评价显得更为突出。 
 
一、盘古神话是我国开辟神话的滥觞
 
马克思指出: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1]。马克思关于神话本质的论断告诉我们:想象、幻想、不自觉的艺术加工,是人类处于童年时期的思维特征。原始人类关于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解释,正是依据这一思维特征进行的。当原始人类为了自身生存而和大自然发生关系时,往往迫切需要揭开自然形成之谜。于是他们自然地创造了开天辟地的英雄——盘古,并把宇宙开辟的功绩归于盘古一人。这种看来是极其荒诞不经的解释,正说明原始人类是依照他们持特的思维方式,去解释自然,创作文学的。
关于盘古神话,茅盾先生在其所著《中国神话ABC》一书中,曾作过一个大胆的猜想。他认为盘古神话属于中国岭南民族神话。现在看来,这已不是猜想,而是一种科学的预见。越来越多的材料证明着,盘古神话的确是南方少数民族神话,而且是我国开辟神话的滥觞。
天地开辟,宇宙形成,原是我国古代各民族人民都十分关心的问题。也许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确曾创造过许多开辟神话。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未予记录下来。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大诗人屈原在《天问》中,就提出过关于天地创造的问题:邃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号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圜则九重,执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意思是说:远古太始之元,世界上什么都没有,又有谁把这些事传下来?在天地尚未形成时,一片混沌,又有谁考定它?白天与黑夜,晴阴晦明,又有谁详细知道?至于说到天有九重,是谁营造的呢?这样大的功力,又有谁最先完成?显然屈原的《天问》,不是凭空产生的。在他生活的时代,一定有许多关于宇宙开辟的神话,引起屈原极大的兴趣,所以他才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细细追究。但不知什么原因,诗人只提问,不解答。《山海经》虽集我国古代神话之大成,也没有一则神活,直接或间接地回答屈原在《天问》中提出的问题。直到三国时,吴人徐整,方从古代南方少数民族中,收集了盘古神话,载入《三五历记》中,这算是我们迄今所知,最早见于古藉记载的天地开辟神话。《三五历记》已佚失。《艺文类聚》卷一引《三五历记》云: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
 
这则记载说明,当天地浑沌未开之时,盘古己孕育其中,而且他是随着天地的形成、变化而成为开天辟地的巨人的。而传说中的三皇(注:三皇之说不一:《河图·三五历纪》以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尚书大传》以遂人、伏羲、神农为三皇;《白虎通》以伏义、神农,燧人或伏羲,神农,祝融为三皇,《春秋·运斗枢》以伏羲,神农、女娲为三皇……)则在盘古之后。这也说明盘古神话产生的久远。
又《绎史》卷一引《五运历年纪》云: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
 
这一段属于解释神话的文字,虽然简单,但它对自然万物,山川草木的形成和对人类起源的解释,无疑是打上原始初民思维特征的。它对盘古形象的描述极为生动。在原始初民看来,既有盘古,那么自然界诸事物的创造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如果我们把盘古神话,放到世界神话的范畴里去考查,我们就会发现,它与世界各国的开辟神话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在希腊与北欧神话中,都认为宇宙是混沌状态、天地不分。关于万物起源,希腊神话说是爱神厄洛斯取箭射入地的冷胸,地乃生万物;在北欧神话中,则说世界万物是由奥定用冰巨人伊密尔的尸体造成的。奥定将他的肉造成土地,置于混沌一团之中;将他的血造成海,围绕土地;将他的骨骼造成山;齿造成岩石;头发造成树木花草和一切菜蔬。他们又把伊密尔的骷髅造成了天,覆盖了地与海,把它的脑子造成云等等[2]。如果我们把盘古神话放到我国西南各少数民族的神话领域去考查,我们就会发现,各民族开辟神话具有更多的相似,有时竟至是同一母题神话的不同异文罢了。如纳西族《创世纪》,白族《创世纪》、《苗族古歌》以及壮、布依、侗、彝等族的开辟神话中都有类似的说法。
我们也应当看到,徐整关于盘古神话的记载,也还只是这一神话的片断,而且这种片断的记载渗透了作者的思想,如:他将盘古神圣化(神于天、圣于地)、哲学化(阴清为天,阴浊为地)历史(后乃有三皇)。但从整体来看,这些又无损于盘古神话的原型。
盘古神话在我国的流传是很广的,任昉在其《述异记》中,就引用了秦汉间俗说先儒说古说吴楚间说。还讲到南海有盘古氏墓,亘三百余里,俗云后人追葬盘古之魂也。桂林有盘古氏庙,今人祝祀,南海中有盘古国,今人皆以盘古为姓。这都是由盘古神话而产生的殊风异俗。值得注意的是任昉认为:盘古氏天地万物之祖也,然则生物始于盘古。遗憾的是,这一关于盘古神话开辟性质的真知灼见并未引起后来研究者们的足够重视,并在文学史上给盘古神话以应有的位置。
盘古神话为什么遭到如此冷遇呢?究其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点:
第一,和《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文献所记载的神话相比,盘古神话尽管产生很早,但文字记载出之较晚,它是三国时期的吴国人徐整首次记录的,所以,自然进不了文学史的原始社会文学。
第二,盘古神话系民间口头文学的记录,而口头文学,一向不被文学史家所重视。我们认为,神话是民间文学的源头之一。这一源头有时被人们发现,加以记录;有时又不被人们发观记录而仍然流传在口头。无论有人发现与无人发现,它都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口头文学,由于它流传上的特点是很难断代的。对待民间文学,特别象神话一类的作品,主要看它所反映的内容。盘古神话,无疑反映了原始初民对宇宙、自然万物形成的认识,它产生在人类的童年时代,至今还在人民群众中口耳相传。应当说,它是一种极其古老的神话。
第三,盘古神话,是南方少数民族神话,而《中国文学史》向来又以汉民族文学为主,以书面文学为主,于是它也为一些文学史家所忽视。
盘古神话,在我国各民族古代神话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公元3世纪出现的文学记载,与今天仍在民间流传的作品相印证,对于我们探讨盘古神话的源渊和流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继续浏览:1|2|3|4|5|6|7|

  


TAG: 盘古 神话

云无台 引用 删除 巴莫曲布嫫   /   2008-12-23 05:15:15
哈哈,陶老师真有您的,这么上传一篇长文,绝了!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