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化摇篮中的古传说群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1-26 09:31:55

  • 文件版本: V1.0
  • 开发商: 本站原创
  • 文件来源: 作者提供
  • 界面语言: 简体中文
  • 授权方式: 本站共享
  • 运行平台: Win9X/Win2000/WinXP

在我国民族文化史的发展进程中,古代地区性文化的繁荣鼎盛与争奇斗妍,几乎成为最醒目的历史动向。其中,楚文化独具的特色在我国文化史上永远放射着灿烂的光辉,为世人注目。在楚文化面前,不仅那种正统的单一文化史观的偏见显得可笑,就是那些在黄河流域寻求古代高文化中心的努力,也都显得乏味和徒劳。楚文化以它“蛮夷”的豪迈与浪漫,以它“僻陋”的自然与率真,向早已形成的中原文化进行了挑战。像楚文化结晶《楚辞》的丰富奇异的内容,闪现出许多《诗经》中难以见到的梦幻般的南国风采。甚至有的学者把楚文化的概念索性与“楚辞文化”等同起来看待。

其实,如果从更大范围的广义的文化观出发来探索楚文化,人们就会立即注视到楚从春秋到战国后期以至秦末的历史、文学、艺术、哲学思想和民俗传承,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其中,尤其是民俗传承,包括古老的神话传说、乐舞、歌谣等民间传承,都展现了南方古代农耕文化的自然朴素情调。《天问》中的那种穷究古代神话传说之谜的奇异思考,正是区别于中原文化偏重写实论史的突出特点。正因为楚文化构成了自己的独特体系,所以在文化史上产生了许许多多以“楚”为标志的文化事象,展示了楚文化的许多侧面。例如,历代诗文传诵和习用的文化概念,就有以下许多个:楚俗、楚些(Suo)、楚奏、楚声、楚调、楚歌、楚引、楚吟、楚谣、楚舞、楚腰、楚服、楚材、楚狂、楚客、楚妃、楚囚、楚魂、楚凤、楚黄、楚酪、楚沥、楚组、楚玉、楚宫、楚庙、楚门、楚云、楚雨、楚水、楚泽、楚江、楚苗等等,都从各个方面形成了具有楚风的文化样式。山川景物、民俗风情、衣食住行、礼仪信仰、人事史迹、乐舞歌谣、无不打上楚文化特有的印记。楚文化编制了精美的摇篮,养育了楚地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学艺术。其中,除了诡异的神话和瑰丽的歌舞外,动人的传说也占有十分显著的位置。

多年来,学术界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到探求《楚辞》神话奥秘方面,这当然是必要的。但是,对于楚传说的探索,却常常忽略。事实上,只要细查《楚辞》和先秦诸子的典籍,以及秦汉两代的史册,就不难发现楚传说群的优异光彩。《天问》中保存了许多神话时代晚期形成的早期传说。其他文献史册中又记录了更多的与历史有近缘关系的后期传说。这些保留下来的古传说群,都是楚文化的珍贵遗产

在《天问》中,共提出170问题,除去涉及到远古神话的问题以外,有关古代传说的大体有以下4种:

1.奇异动植物传说,

2.奇异变形成仙传说,

3.奇异诞生传说,

4.帝位继承、帝室权变或战争传说。

在上述传说中,值得注意的是后两种传说往往纠缠在一起,在《天问》中占据着主要位置。它们占总问的40%67问。这许多问涉及到的传说主要有如下31则。

1.传夏禹位于臣益,禹子启谋夺帝位,被益拘禁,后逃脱,杀益得位(启母涂山氏女化石,石裂生子启)

2.传天帝派夷羿起兵灭夏启之子太康。羿曾射瞎河伯左眼、娶洛神为妻。

3.传羿相寒浞与羿妻纯狐氏女通,并合谋杀羿,浞立为君。羿死后被家人烹食。

4.传浞子浇与嫂女歧通,曾杀死夏相(太康之侄),仲康之子),夏相子少康派汝艾杀浇,误杀女歧;后出猎,汝艾袅浇首

5.传夏相失国,投斟灌、斟寻二国。浇攻灭二斟,杀夏相,夏相妻逃归娘家,生少康,少康长大后,浇到处追逼,少康逃至有虞国,后聚二斟众,灭浇复夏。

6.传夏末主桀伐蒙山国,得其二女琬、琰,弃宠后有施氏女妹嬉于洛。妹嬉勾结商汤谋臣尹灭夏,商汤在鸣条将桀与妹嬉均放逐南巢。

7.传周文王祖父古公  父欲立三子季历为君,长子太伯、次子仲雍逃往江南,自立国号勾吴。

8.传商汤察访民情,得奴隶伊尹,伊尹善烹调,受汤重用,成为灭夏谋主,受命打入夏朝为内奸,灭夏。

9.传殷之祖先王亥之父季为夏朝司空,勤于治水土事,死于水。亥承父德游牧于有易国,与有易氏女通,被有易国君绵臣派人砍床杀死。

10.传亥弟王恒到有易国,要求归还亥驾车的服牛,不得而还。

11.传亥子上甲微继任殷候后,借助河伯国兵力灭有易国,杀其君绵臣。

12.传商汤东巡至有莘国,汤深知伊才能,三次派人往聘,有莘君不与。汤请求娶有莘君之女为妻,君甚喜,将伊尹为陪嫁奴隶赠予汤。

13.伊尹母居伊水之滨,怀孕时梦中神示:如石臼出水,速往东逃走,不得回顾。翌日见石臼出水,急往东逃,过十里回头,见已成汪洋。因违禁,化身为一株空心桑树。有莘国有女子采桑,于树中得儿,取名伊尹献于君,君命厨夫抚养长大。 14.传夏桀将商汤囚于夏台监狱之重泉(一说水牢),汤行贿,获释。后始伐夏桀以复仇。

15.传周武王伐商纣,甲子日与八百诸候会师殷都之牧野,当日攻下殷都。武王至纣王自焚所在亲射三箭,用剑击刺纣尸体,用斧砍下纣头,挂在大白旗上。对此,武王弟周公旦不赞成。

16.传西周第四代君主昭王南巡楚地。楚人得珍禽白雉,说欲献与昭王,王南巡到楚,于汉水上被凿船溺死。

17.传西周第五代君主穆王得八骏马,善于鞭策之术由造父驾驭,周游天下。

18.传夏衰时,有二龙现于宫廷。自称为褒国二君,夏王祭祷,离去,留下龙涎,收入木盒。夏亡,盒传于殷,殷亡传于周,无人敢开。至幽王祖父厉王,开盒。龙涎流出,化为大鳖,触及一未成年宫女,入宫而去,宫女于幽王父宣王朝成年,未婚生一女,弃之郊外。时有童谣:桑木弓箕木箭袋亡周。市上适有夫妇出售桑弓箕箭袋,宣王命捕缉,二人逃往褒国,路上闻弃女婴之哭,遂收养长大,取名褒姒。幽王伐褒,褒献褒姒。后姒使西周亡。

19.传齐桓公九会诸候,后齐相管仲死,公信用恶人,内乱。公病中被围一室,饥不得食,渴不得饮,死久无人收尸。 20.传商纣任用善于诌媚之恶臣,厌恶辅佐之贤相,纣叔比干因直谏被挖心,叔箕子进谏不纳,被逼披发装疯为奴,诸候梅伯进谏,被处以酷刑,剁成肉酱,并以此分赐诸侯。

21.传周文王姬昌为殷雍州伯,诸候并纣附周,于歧建国祀社神,后又立社于丰,天下人携带财产归附西周。周文王收到纣赐的肉酱后,将纣罪行上告天帝。

22.传纣王受宠妃妲已迷惑。

23.传姜太公望入周前在殷都设店宰牛,鼓刀扬声,使文王知其才能。

24.传周武王姬发于文王死后不久伐纣,将文王灵牌载于兵车上会战,亲手砍下纣头。

25.传晋献公宠妃想立已子奚齐为太子,陷害太子申生,生被迫自缢。

26.传商汤命伊尹至夏桀处为官,先后五次伊尹佐汤,又五次佐桀,故伊尹死后,灵牌进入商祖庙,陪商汤受祭,被尊如商祖先。

27.传吴国君阖庐与楚战多胜楚,曾攻破郢都。但吴王寿梦死后,传子诸樊,诸樊传弟余祭,再传弟余昧,再传昧子王僚,阖庐为诸樊长子却未传,后派勇士专诸刺杀僚始居王位。

28.传周厉王暴虐,国人抗暴,厉王逃往彘,诸侯共和治政。厉王死后大旱,占卜得厉王作祟,诸候始立厉王子宣王。 29.传伯夷叔齐不赞成武王灭殷,守义不吃周朝粮食,隐于河曲之中首阳山,采薇为食,后一女谓之薇菜亦系周之草木,二人弃而绝食。天帝遣神鹿为二人哺奶,后终饿死。

30.传秦景公有猛龙犬,弟铖欲以百辆车换取,未遂,后失去官爵,逃亡在外。

31.传楚贤相子文辅成王有功,子文系郧国女与楚宗室门伯比之私子,成王杀楚君兄堵敖夺得王位,对国人施加恩惠,进贡周朝,受到称道。

从以上31则古代帝位继承、帝室权变的传说内容,大体可以看到正当《楚辞》时代,楚地广为流传战国以前的史事传说与人物传说的概貌。还可以看到,这时,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大扩布史事传说,已经十分完整化了。不仅史事传说形成系列,就是那些重要的历史人物传说,也几乎都形成了具有奇异经历的传记规模。古代楚传说已经形成了丰厚的历史积层。它在我国古传说的发展进程中,应当说已经进入了早熟阶段。楚文化摇篮理应被认为是我国古传说的宝库。

在这里必须说明,我国先秦史料,或多历史化了的神话,或多历史化了的传说。已往,神话学者对历史化了的神话予以复原的兴趣颇浓,但是对历史化了的传说则淡然处之,甚至将它们归于史学,无暇顾及了。传说学的任务恰是把观点集中到传说与历史纠缠不清的古代,探寻我国早期史事传说的流传轨迹。我国的先秦史,几乎是一部古史谜,猜中了的谜底可称为史,那些始终猜不清的谜面,绝大多数都是传说,即具有可信性的古传说。像上述《天问》中关于古史的67问,字句简约,却处处点到了古传说的内容,揭示了古传说原型。

楚传说的传统在《天问》以外或以后的典籍中得到了保存。先秦诸子典籍中都分别散辑有战国以来的楚传说,已是众所周知的事。此外,最值得注目的楚传说精选的辑录,应当首推西汉刘向编的《战国策》、《说苑》、《列女传》、《列仙传》、《新序》等典籍了。《战国策》的编者当年从皇室宫廷收藏的资料中发现了大量关于战国权变传说和游说传说的各种记录册共六种,名称叫做《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经过编者的整理,形成了系列化的历史传说专集。司马迁撰修《史记》时,大量使用了它的材料做为史料。这些材料,浓郁的传说色彩覆盖了史事,已成公认。《列女传》多为人物传说。《说苑》、《新序》则多传闻轶事与史事传说。其他,如《左传》、《国语》、《吕氏春秋》、《列子》、《韩非子》、《晏子春秋》、《庄子》、《论语》、《越绝书》等也均有楚传说的记录。

在《天问》以后或以外的楚传说群,据现有资料分类,大致可分为三类:

 1、史事传说:以战事或权变为内容。

 2、人物传说:以帝后、将相轶闻为内容。

     3、寓言传说:多教训意义的哲理性内容。原为人事传说,后转化为寓言或成语。

    这三类传说都保持着与《天问》传说相一致的特点:既与历史相粘附,突出了可信性,又渲染了故事情节,增强了传奇性。

下面试举一则完整的史事传说为证,这则传说载《战国策·楚策》卷十五,是楚襄王用慎子胜齐的故事,梗概如下:

楚襄王做太子时,在齐国当人质。楚怀王死时,太子辞齐归楚,齐王以索要楚国东地五百里为条件放回太子。为割地,不放回。太子只得请教老师慎子,慎子说:不得土地,不能奔父丧不义,献地为便。于是同意献东地五百里。太子归楚,即王位,齐国来接收东地。王又问慎子该如何对付。慎子建议由群臣献策。第一个入见的是上柱国子良,他说:“王不可不给。王说话金口玉言要算数,向万乘大国齐许诺,不给是无信,以后无法与诸候来往,还是割地对。”子良说完出去。

第二个入见的是昭常,王问该如何是好,昭常说:“不可以给,一个万乘大国以地大为标准,割去东地五百里,去国土之半,万乘大国无千乘之用了。万万不能割地。”说完昭常也出去了。

第三个入见的是景鲤,王问奈何?景鲤说:“不可以给。虽然王亲口许诺于万乘之强齐,不给就负义于天下,不给地,楚国又不能自己守住这块土地。最好还是请西面求救于秦,守住这块土地。”说罢出。

最后,慎子入见,王将三大夫献计告之慎子,问用谁的计为好?慎子说:“三人计都用。”王很不高兴,认为这不象话。慎子解释说:“第一天王派子良去齐,献地五百。第二天派昭常为大司马去镇守东地。第三天派景鲤西去求救于秦。”王如法办理。

于是,子良献地,齐王问:“昭常守东地怎么办?”子良说那是昭常不听王命,齐王可攻之”齐王兴兵伐昭常。没等兵临疆界,秦国的五十万救兵到达齐国右边领土,扬言说:齐国阻拦楚太子奔丧是不仁,夺东地五百里不义,齐不退兵,秦愿交战。齐王害怕,请子良帮助出使秦国解齐围。楚国不用一兵一卒,保全了领地。

这则传说采用了“三段式”情节结构法,把三人三计分别交代,造成矛盾,最后再由一人合三计为一计,解决矛盾。将一个复杂的历史纠葛,迎刃而解。慎子这位楚襄王的老师,从在齐国献地到回楚国守地,处处表现了出人意料的敏捷才思,应当说这是一则近乎机智人物型的史事传说,把战国时代的国与国之间的连横合纵、斗智游说等面貌展示得很清晰。从这里也可以窥及战国以后发展的楚传说,比《楚辞》时代的《天问》古传说更加完整化了。与此相类似的史事传说,还有《战国策·楚策》卷十六的张仪使楚勾结南后、郑袖的故事及苏秦使楚三日游说楚王的故事,都可见一斑。

楚传说中的帝室权变传说在西汉时有了发展,远比《天问》中那些比较单纯的帝室内部之乱的传说更有血肉和更富传奇色彩。例如《战国策·楚策》卷十七所载:楚考烈王无子,相国春申君将自己已孕的情妇赵人李园之妹进献给王为后,王死后,李园先下手秉权杀春申君灭口,立李女之子为楚幽王。春申君不听朱英计,酿成无妄之祸。这则传说,情节曲折离奇,是一篇描写宫廷政变阴谋的佳作。如果将《越绝书》中对于李园妹李环的情节描绘和这则传说参照起来读,就更可以看到《天问》传说中的权变故事传承,发展到西汉时楚传说的规模了。

楚传说群中的人物传说,在揭示楚国君王与后妃的面貌方面,独具优异之处,甚至为后世人物传说所不及。不妨举《说苑·复恩》中一则《楚庄绝缨》的关于楚庄王的人物传说为例,加以说明。梗概如下:

楚庄王赐群臣酒,天黑以后,酒正酣时,灯烛灭了。黑暗中座上有人偷偷拽庄王所幸美女的衣服,美女当时在暗中就把这个人的帽缨扯了下来,并禀告庄王说:“烛灭,有人拽妾衣,妾扯下他的帽缨,赶快举火点灯就可以看到这个帽上无缨的人。”庄王说:“赐人家酒,使人家吃醉了失了礼,怎么能为了显示一个女人的贞节,就羞辱大臣呢?”说完就命令大家:“今天和寡人饮酒,不把帽缨弄掉,不算尽兴。”于是百余大臣都把帽缨弄掉,然后举火点灯,尽欢而散。过了三年,晋国与楚国交战,有一名大将总是奋勇当先,五战五胜,打退敌军。最后此人对王说:“臣就是那夜被扯掉帽缨的人。”这则传说是通过一件事,一个场面,突出地刻划了楚庄王的胸怀大度,善于感召人心,顾全大局,不因小失大。把楚庄王兴霸业的精神表现得十分细微。这样的传说也是古传说中难得的佳作。又如《战国策·楚策》卷十七所记关于楚怀王宠姬郑袖暗害美人的传说,又别具特色。梗概如下:

怀王二十一年,魏王送给楚王一美女,楚王很喜爱。夫人郑袖知道王喜新人,于是也表示喜爱新人。衣服玩物,都拣新人喜欢的给她。官室卧具,都挑新人最喜欢的给她。爱此女甚于王。怀王说:郑袖不嫉妒反而爱新人超过寡人,这真是孝子事亲,忠臣事君,郑袖知道了王以为她不嫉妒,于是对新人说:“王很爱你的美,但是很厌恶你的鼻子。你每见王时,切记掩上鼻子。”以后新人见王便掩鼻。怀王对郑袖说:“新人见我就掩鼻,为什么?”郑说:“我知道。”王说:“不论多么不好说,你都应当告诉我。”郑说:“她好像讨厌王身上的那种臭味罢!”王于是下令割去那美人的鼻子。

这则人物传说通过细节特写,把郑袖的阴险凶狠及恶毒的情妨揭露无遗。如果把这则传说和其他怀王朝楚宫后妃的传说联系起来,楚帝后传说的基调就十分醒目了。当然,楚帝后传说也不尽是怀王、南后、郑袖之流的故事,也有像《列女传·贞顺传》所记楚昭王夫人贞姜守义待符不贪生而流死于水的传说,只不过稀有而已。

在楚传说遗产中,有一些脍炙人口的珍品传诵2000余年,流传至今,仍然富有强大的生命力,成为传说发展史上最值得探究的课题。这些传说在现代民间文艺学的分类中往往被划归古代民间寓言类。究其实,它们仍属于古传说类。

例如,关于春秋时楚人封于叶的叶公沈诸梁好龙的传说,就成为“叶公好龙”的寓言或成语。原传说记载于《新序·杂事》。

关于战国时楚顷襄王不听大夫庄辛谏劝,遭强秦侵略而悔悟的传说,后流传为“亡羊补牢”的言或成语。原传说载《战国策·楚策》。

关于战国时楚相春申君黄歇实行合纵政策,拟派临武君任主将时,赵人魏加为春申君讲述了一则惊弓之雁故事,予以劝阻的传说,后传为:伤弓之鸟”(或“惊弓之鸟”)的寓言或成语。原传说载《战国策·楚策》。

关于楚国某珠宝商于郑国卖珠的传说。据传他特精制一木兰宝石盒盛珠,被一人用高价买去小盒却退还珍珠。这个动人传说被传为“买椟还珠”的寓言或成语。

    关于春秋时楚人卞和三次向楚厉王、武王、文王献玉璞被诬砍足的传说,因和氏壁后为楚国宝,又落入赵国手,秦王想用15座城换取这块和氏壁,于是引伸出了“价值连城”的成语。原传说载《韩非子·和氏》。

关于楚使昭阳移兵伐齐,陈轸往昭阳军中劝其罢兵的传说,因劝时陈讲了一个画蛇添足的故事作比喻,于是传为“画蛇添足”的寓言或成语。原传说载《战国策·齐策》、《史记·楚世家》。

关于楚宣王询问众臣北方各国怕楚将昭奚恤威名,大臣江乙巧答以狐假虎威的传说,被传诵为“狐假虎威”的寓言或成语。原传说载《战国策·楚策》、《新序·杂事》。

此外,如:

“百发百中”的传说,原出于《左传》、《史记》载楚共王时神射手养由基的传说。

“城下之盟”的成语,原出于《左传》楚计侵近邻小邦绞国的传说。

   “倒行逆施”的成语,原出于《史记·伍子胥传》关于楚人伍子胥吴伐楚,鞭尸楚平王300下的传说。是伍子胥答复好友申包胥的话。“秦庭之哭”正是记述申包胥秦伐吴的传说。 “刻舟求剑”的寓言或成语,原出于《吕氏春秋·察今篇》涉江楚人坠剑于水而契舟的传说。

“甚嚣尘上”又出于《左传》记载楚共王与晋相战于鄢陵的一段传说。

以后又流传了“三户亡秦”、“破釜沉舟”、“先发制人”、“四面楚歌”等有关项梁、项羽的史事、人物传说。

这一批精短的传说,以其寓意的深浅程度分别化为寓言或成语的凝炼形式,流传百世,至今还是传说宝库中的珍奇。

    楚文化摇篮中的古传说,在先秦两汉的典籍里蕴藏丰富,一旦从大量的材料中把它们剥离出来,挖掘出来,集中起来,立刻就会看到楚传说群的真面貌。立刻就会看到与楚神话相映成辉的楚传说,尤其是早期史事传说与人物传说的文化史价值。

楚文化摇篮中的古传说群,正是当代楚地民间传说之源。楚传说所标志的楚文化传统,在2000多年的传说发展中,从不间断地发挥着它独具的民间传承的多功能作用,这一课题,很值得当代民间文艺学者认真研究

TAG: 楚文化 传说 摇篮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我的栏目

日历

« 2024-04-20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808978
  • 日志数: 474
  • 图片数: 34
  • 影音数: 24
  • 文件数: 55
  • 书签数: 232
  • 建立时间: 2008-09-20
  • 更新时间: 2016-12-23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