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喜鹊、喜鹊登梅到七夕鹊桥会 ——民俗象征体系话题(上)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4-08-02 09:56:06 / 个人分类:论文选刊

  • 文件版本: V1.0
  • 开发商: 本站原创
  • 文件来源: 作者提供
  • 界面语言: 简体中文
  • 授权方式: 本站共享
  • 运行平台: Win9X/Win2000/WinXP

“喜鹊、学名:Pica pica、是鸟纲雀形目鸦科鹊属的一种。共有10亚种。喜鹊体形很大,羽毛大部为黑色,肩腹部为白色。喜鹊多生活在人类聚居地区,喜食谷物、昆虫,一般3月筑巢,巢筑好后开始产卵,每窝产卵5-8枚。喜鹊肉可入药。喜鹊叫声婉转,在中国民间将喜鹊作为吉祥的象征,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传说及画鹊兆喜的风俗在民间都颇为流行。”这是网络“百度百科”词典对这种鸟的解释,它在动物学纲目科属说明后,直接关联了民俗的象征体系。这个词义解释很有人文科学意义。

但是,如果仔细挑剔的话,这个解释的欠妥之处有两个:

一个应该是“喜”和“鹊”并不是结合在一起不可分割的名词,严格说“喜”只是对“鹊”的一种形容或限定;“喜”的存在显然有另外的民俗附会,或趋吉避凶,或迎喜接福。应该说是:“本名鹊、俗名喜鹊,拉丁学名:Pica pica……据《本草纲目》中说它的名字包括两个含义,一是古代早有鹊鸣之说,所以在汉语里定名叫“鹊,二是说它灵能报喜,故谓之喜,这里说的“灵能报喜”本身就是民间信仰习俗的说法,并不是动物学的科学证明。事实上就是广大俗民们相信这种鹊鸟有报喜的灵性,于是才异口同声地、约定俗成地称呼它为喜鹊,成为平民百姓最喜爱的报喜鸟。自古以来据说喜鹊能预报天气的晴雨,古书《禽经》中就有这样地记载:仰鸣则阴,俯鸣则雨,人闻其声则喜。”

另一个就出在这个“人闻其声则喜”上。前文的解说中说,“喜鹊叫声婉转”,这个解释应该说是很不恰当的。实际上,喜鹊的叫声是“洪亮的喳喳喳喳声”而不是“婉转的”声音。在《禽经》里记载了“仰鸣阴、俯鸣雨”却偏偏没有记载怎样鸣才是“晴”,这究竟是一种传说还是一种验证,不得而知;但从“人闻其声则喜”的记载看,就是那种“洪亮的喳喳喳喳”声,在民间大众百姓的听觉反馈中,不约而同地感知到是报喜声;只要听到喜鹊的特殊鸣叫声,人们就立刻意识到“喜鹊喳喳叫、必定喜来到。”这仍然是一种民间信俗的偏爱情感,远不是科学验证的结果。依我看,这点正是喜鹊这种报喜鸟在民众人文精神生活中的重要价值,万万不可低估。

在民间社会,常常用“某某不是一个好鸟”褒贬人际关系中的人品德行,显然喜鹊正是标准的好鸟。它的习性在鸟类里是适应能力比较强,在山区、平原都有栖息,无论是荒野、农田、郊区、城市都能看到它们飞翔、鸣叫、出双入对停歇和筑巢的身影。特别突出的一个普遍规律就是人类群居活动多的地方,喜鹊种群的数量往往也多,喜欢把巢筑在民宅旁的大树上,或是村头村尾的树丛中。笔者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沿着北京到沈阳、沈阳到丹东及哈尔滨到大连3条铁路干线调查满族、朝鲜族村镇民俗期间,专项踏查了沿铁路线几百个自然村落村头村尾的喜鹊窝。特别是座北朝南的自然村落,几乎都在村前与村后、村东与村西的树丛中发现了相对应的喜鹊窝。而且,绝大多数都筑在松散杨树林的枝杈上,形成围护村庄的一道醒目的自然和人文融为一体的景观。喜鹊这种在乡村社区居民点附近经久不息活动的习性,使它成为世世代代很有人缘的益鸟。民众随时随地都能听到它的叫声,看到它的身影,感受到它带来的种种喜讯。

古往今来,人们创造了很多的故事、歌谣和吉祥词语,包括历代文人墨客的诗画赞颂喜鹊,广为传播,影响深远。

记得1933年读私塾时,当地满族正白旗文人舒乐知老师在讲授《论语》时,一破常例,给我们这批蒙学顽童讲了一段孔夫子女婿公冶长通鸟语的传说,里面有喜鹊通灵的神奇情节,至今牢记不忘。传说梗概如下:公冶长(前519-470),孔子门生。复姓公冶氏,名长,字子长、子芝。春秋时齐国人,有一说鲁国人。同时也是孔子的女婿。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名列第二十。自幼家贫,勤俭好学,广通诗书礼仪,德才兼,终生治学不仕禄。相传精通鸟语,并因此无辜获罪。且说这孤儿寡母,贫寒度日,常常相依相随,进山打柴。有一天母亲生病,不能上山打柴,少年公冶长十分孝顺,心里很难过,于是就背着母亲,拿着砍刀和绳子偷偷地上山去了。公冶长自己来到山上,感到很孤单,心里害怕,就哭了起来。哭声越来越大,惊动了山上林中的小鸟,都从四面八方飞来,落到公冶长身边。公冶长看着不知道从哪里飞来的这么多大大小小各色羽毛的鸟,感到很奇怪,这时有一只头尾背翅羽毛乌黑、胸脯纯白的鸟朝着他“喳喳喳、喳喳喳”大声鸣叫,听了几遍,他突然听明白了,原来那鸟在说:“你哭啥?你哭啥?”公冶长很纳闷,心想:我怎么还能听懂鸟儿说话呢?因此就学着鸟儿的叫声回答说:“你是什么鸟?你怎么也能和我通话?”那鸟回答说,“我叫喜鹊,其实你从小就在这山林里长大,从生下来你就能听懂我们鸟儿说话只是你自己不觉得罢了!”公冶长心想:原来自己也能和禽鸟说话了。这时喜鹊又问:你叫什么名字,为啥在这里哭啼?公冶长就把自己的名字和母亲生病以及到山上打柴害怕的事用鸟语告诉了喜鹊。喜鹊和所有的鸟听了后,都觉得小公冶长不仅可怜而且孝心可嘉,然后齐声鸣叫着飞散开去帮助公冶长一齐捡拾起柴草来。公冶长一边拾柴,一边看着这群鸟叨着一根根柴棒朝他身旁堆积,不一会,就堆成一座大柴垛。公冶长用绳子捆好柴禾,背起来正待回家,这时那只喜鹊不知从那里叨来一把药草交给公冶长,叫他带回家给母亲治病养身。公冶长心存感激,背着柴,拿着药草,离开群鸟,返回家中。这时,天已近黄昏,公冶长就把上山的事讲给母亲听,母亲行善,感天动地,叩拜天地万物神灵保佑。从此,公冶长深得灵通鸟语之力,继续和母亲安度岁月。又过了几年,公冶长已长大成人,他仍然每天上山打柴,同这些鸟沟通话语。一天,突然听到喜鹊前来报信说:“公冶长,公冶长,南山顶上有只獐,你吃肉来我吃肠。”公冶长听后跑到了南山,果然看到有只死獐。他把死獐拖回家里剥了,把獐子的肠子埋掉礽了,把獐子肉煮熟吃了,可是他得了喜鹊的好处却把喜鹊说的“我吃肠”的话全忘记了。时隔不久,这天公冶长正在山上打柴,突然喜鹊又来向他报信说:“公冶长、公冶长,北山有只大绵羊,你吃肉来我吃肠。”公冶长听后,又赶紧提刀拿绳,高高兴兴往北山跑去。到山上

一看,见有一堆人围着看什么东西,他以为那是一只死绵羊,他唯恐被别人抢走,就大喊:“诸位不要动手,那是我打死的!”当他走近一看,躺在那里哪有什么死绵羊,原来却是一个死人尸体。围观的人群见他提刀拿绳,口口声声自称是他打死的,于是就把他捆绑起来,送交县衙。到了县衙大堂,县官问他为什么要打死人。公冶长申辩说此人的死与他无关。于是他将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向县官讲了一遍,县官听了不信,人怎么能通鸟语,恐怕公冶长是在撒谎。于是转身吩咐衙役偷偷从后衙檐下捉一只雏燕装在笼子里,提到大堂上,这时老燕子飞来飞去,在大堂门面不停地大声鸣叫。县官就问公冶长:“外边燕子说什么?”公冶长说:“禀告大人,燕子说:我一不枉法,二不害人 ,为何将我儿关在笼中?特来喊冤!”这时县官才真正相信公冶长懂得鸟语,确定他没有杀人,就把公冶长无罪释放了。在这里详细完整地记录这则传说,正是为了验证喜鹊在民间社会里不仅仅是一只益鸟,而在精神生活中普遍认为是“灵鸟”,甚至是“神鸟”,从而加以崇拜。这个传说在山东山西和内蒙等华北地区广为传播,据讲故事的老夫子说:该传奇解说了公冶长“因通鸟语无辜获罪”之说。并为孔子因对公冶长身陷囹圄而痛惜,曾说:“公冶长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并将女儿许他为妻这段史实做了旁证。公冶长婚后,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子犁,早亡,一个叫子耕。公冶长一生治学,鲁君多次请他为大夫,但他一概不应,而是继承孔子遗志,教书育人。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引《论释》、明田艺衡《留青日记》等都有公冶长或与喜鹊通鸟语之说。

鹊能报喜的观念,据百姓口传早在两千多年前便已经在民间流行,恐难确证。但是至少在唐朝时,有关的兆验故事就广泛传播了。而且讲者都认定是真人真事。生活在盛唐时期的张鷟,在他编写的《朝野佥载》中,有这样一则逸闻:唐代贞观(627649)末期,南康郡(今江西省赣州市)有个叫黎景逸的人,平时爱护鸟类。黎家门前的树上,有个鹊巢。他常用饭粒喂食巢里的鹊鸟。时间一长,鸟和人有了感情。鹊儿常常飞到窗台上,吱吱喳喳,跺足振翅,给他的孤单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不久,附近发生了一桩失窃案。被盗人向官府诬报,说黎景逸是案犯。黎景逸被关进南康郡监狱,受到刑讯。但他决不供认,冤案从此拖了下来。如此一月有余,正当黎景逸倍感痛苦时,忽然耳边传来了吱吱喳喳的鸟鸣声。抬眼一看,原来正是那只常受他喂食的鹊儿就停在狱窗外面的树枝上,正对着自己,欢叫不停。好像有了什么好消息似的。黎景逸一边向鹊儿招手示意,一边暗自思忖。接着,他便听见了狱卒们传说,有人遇见一位穿白色交领深青色衣裳的人。据那人讲,朝廷马上就要颁布大赦令了。黎景逸听后,恍然大悟:那鹊儿不就是深青色的羽毛、白色的胸襟吗?三天后,果真有大赦令送达到南康郡。像黎景逸这种没有证据也无供词的疑犯,自然在赦免之列。于是他欢喜地走出了监狱。还有一个说法是,就是这只报恩的神鸟喜鹊变幻成白襟青衣的钦差大臣,来到南康郡,向官府下达了大赦令,才解救了恩人的冤案。从此以后喜鹊通灵、传报喜讯的民俗就被大众百姓深信不疑,喜鹊自然被视为报喜的吉祥鸟。

民间最常见到的喜鹊吉祥图案有以下几种:两只喜鹊面对面鸣叫的图案叫做《喜相逢》;双鹊中加一枚方孔古钱,叫“喜在眼前(錢)”;一只獾在树下望天和一只鹊在树上望地,叫做《欢天喜地》,在这里以音;喜鹊登在桂圆树上,树上画有三颗桂圆,称作“喜报三元”;还有画一只喜鹊仰望太阳的图案,称为《日日见喜》。其中,“喜鹊登梅”、“喜上眉(梅)梢”的民间吉祥图案甚至成为自古以来历代国画名家笔下工笔画、写意画的重要题材。喜鹊登梅做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之一:除了喜鹊象征喜的含义是好运与福气的象征外,梅花是早春的使者和标志;同时,喜鹊登上梅树梢头正是“眉梢”的谐音,象征欢喜的情态。喜鹊做为纹饰出现在古文物玉雕、石雕、铜雕、木雕、竹雕刻件上,还散见在屏风、中堂镜心和各种瓷器上。这种图案始见于瓷器上大致在宋代,但清代之前饰有喜鹊纹饰的瓷器很少见到,到了清代喜鹊纹饰才广为流传,无论是大花瓶、掸瓶、帽筒、酒具、茶具或鼻烟壶上,都有喜鹊登梅的各种造型出现。从清代早期雍正、乾隆年间的青花釉瓷器文物直到晚清同治、光绪年间的粉彩瓷器文物考察,无论官窑民窑的出品,称得上精品文物的瓷器,以绘制喜鹊登梅吉祥图画的数量最多,这不能不引起民俗文物考古视角的特殊关注。尤其是,当人们留心故宫藏品和北京皇城根儿下各个王府、达官贵人、八旗子弟府宅流失的文物时,就会看到在长达两个世纪的历史时期中,北京城满州贵族对喜鹊这一民俗文化元素或符号情有独钟的奇特现象,很值得考究。这显然不是一般的泛泛的吉祥喜庆的象征符号。在有关传报喜庆吉兆的吉祥图案中,还有一个吉祥动物的象征,那就是“喜蜘蛛”的推崇。但是最有代表性的吉祥图案就是用一个正面八卦形的蜘蛛网和一根垂直蛛丝吊着一个蜘蛛的图画,它被用来象征“喜从天降”这样的吉兆愿景。经过广泛深入的调查探究,有关蜘蛛象征喜庆的图案也仅此一种流传形式,极少见之于各类材质的艺术品表现形态中,更在雕塑、陶瓷等工匠艺人的手工技艺传承中少有。民间对于蜘蛛的崇信程度和对喜鹊的崇敬度有着很大的距离。

如果在民俗文化调查研究中,结合材料查证也允许合理猜想的话,清代民俗文化史上如此崇拜喜鹊这种灵禽神鸟,其原因和满族贵族崛起时期流传的始祖神话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从有清以来的不少史料、史论及笔记小说类文献中,发现过各种版本的“三仙女”天池洗澡、幼女吞朱果感孕而生满洲开国始祖的神话记载。且不论史学界、神话学界对这个故事的情节内容有多少争议,至少故事里叼来朱果的鹊鸟或神鹊,则是众家取得共识的。更进一步探讨,该鹊鸟或神鹊正是与满族始祖有着亲缘关系的鸟图腾信仰对象。这种和上古神话“天生玄鸟,降而生商”、有戎氏之女简狄吞燕卵感孕而生商代祖先,一脉相承的原始民俗,在游猎部落女真人先民社会文化生态记忆中,显然是根深蒂固的。特别是清王朝崛起后尤其重视对“天命”观念的推崇,朝野上下热衷于传播鹊鸟的通灵神格是自然而然、习以为常的事。

究其历史根源,有据可查。在《满文老档》中发现的最早记录三仙女沐浴、神鹊送果、佛库伦吞果感孕生子故事的满文,在天聪九年五月初六日的档子里。这部分档案偏偏不在乾隆年间整理过的《满文老档》中。是在中华民国24年(1935年)整理内阁大库时才发现的天聪九年档子满文原稿本,后来辗转存往台湾1975年国内才有了如下从满文逐字逐句直译出的汉文版本(见清初史料丛刊第二种汉译《满文旧档》辽宁大学历史系19792月内部印刷),可以认定这是“三仙女”满族始祖神话的第一手满文记录直译原本。

“天聪九年、五月初六,为出征黑龙江方向虎尔哈部的诸大臣、他们降服带来的大人们、良民们谒见汗的礼,杀羊百零八只、牛二头,设宴。出征的大臣们都叩头谒见完毕后带来的二千降服人跪下叩头谒见了。“宴会结束后,汗进入宫中。在那次出兵中带来投降的叫穆克什克的人报告说:‘我的父祖世代生活在布库里山边的布尔和里池。我们地方没有档子。古来传说,在那布尔和里池,天的三个女子恩古伦、曾古伦、佛库伦来沐浴,最后的女子获得神鹊送来的果实,含在嘴中,进入咽喉,就受孕了,生下博克里雍顺。他的同族正是满洲国。’那布尔和里池,周围百里,距黑龙江有一百二、三十里。我生了两个儿子后,从那布尔和里搬走,住到了名叫黑龙江的纳儿浑地方。”

看来,这则故事的口述记录十分简单,是当时黑龙江投降汗王顺民向清太宗口头禀报中的一小段重要插话,够不上一篇讲述故事的标准文本。它和有清以来所有清代满族贵族始祖神话的装饰渲染并不相同。这里没有感孕生子后续的被奇异地推举成领袖的表述,仅仅有一个交代,此子和后金满洲汗国王朝是同一族系。但是,就这一个缘由对于清王朝就足够了。所有以后对这个神话的“神化”过程,就有了很大的空间。这里的最重要的故事元素就是那个“神鹊送果”的重要情节。至于吞下去的那个果实,是“朱果”还是其他什么颜色的果子,像学者们的争论那样,是红枣还是山楂等等,原始记录里并没有提到,可见那些也都是政治利用方面的炒作。单从民俗学视角看,就是这个灵动的“喜鹊送果”形象,丰富和拓展了200多年来喜鹊崇拜的文化内涵和外延,密切地和满族敬天祭祖的信仰习俗连接在一起。直至今日在满族萨满文化的遗存中,在欧洲各大博物馆的中国北方萨满跳神装束的神帽藏品中,都有喜鹊的造型,就是最好的见证。

在喜鹊被赋予通灵、通神的象征意义上,最具有广泛影响的莫过于传遍全国的牛郎织女传说和全世界华人的民族民俗节日七夕节了;这个节日在民间又被俗称为“鹊桥会”。

说到七夕节,始终都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紧密相连,这是一个美丽的具有神话色彩的,流传千古的爱情故事,被誉为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下面引证一则流传在中原河南南阳地区的该传说类型,可见一斑。

相传古代南阳城西有个牛家庄,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年轻放牛郎,父母早亡,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苦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进了山,坐在树下伤心起来,心想哪年哪月哪日才能赶着十头牛回家?这时,有位白发白胡子老人出现在他眼前,问他为何伤心,当得知他的遭遇后对他说:“别难过,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牛郎翻山越岭,走了很远的路,终于找到了那头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厉害,就去给老牛打来一捆捆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抬起头来口吐人言告诉他自己本是天上的金牛星君,因触犯天条被贬到人间,摔坏了腿,不能动弹。自己的伤要用百花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不辞辛苦,细心照料了老牛一个月,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还要采野果野菜充饥,晚上就靠在老牛身边睡觉,等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赶着十头牛回了家。回家后,嫂子照旧加害于他,都被老牛设法相救,嫂子最后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只要了那头老牛相随。
  一天,天上的七仙女一起下凡牛家庄村外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指点下把第七个小仙女的仙衣拿走藏了起来,这仙女就不能按时辰飞回天界。和牛郎相见后互生相爱之意,从此就留在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从此男耕女织,安居乐业这仙女本是天界的织女星君,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庄里妇女们,教大家养蚕,抽丝,织绸缎。牛郎织女,恩爱情深,生下了一双儿女,生活幸福美满。不料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牛郎上天无路,还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牵着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寻找织女,眼见就要找织女所在的地方了,没想到被王母娘娘发觉,立刻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就划出了一道波涛滚滚的天河把牛郎和织女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夫妻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天空飞翔的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口尾相连,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也无何,只好允许牛郎织女在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相会。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天下的青年妇女就会来到花前月下,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称心如意的美满婚姻,亲密恩爱的家庭,由此形成了传统的七夕节。在北方大多数地区相传,每逢七月初七这一天清早,人们会注意到家居周围的喜鹊都不见踪影,那是因为人间的喜鹊都飞上天去,在银河上为牛郎织女搭鹊桥去了。还相传,七月七以后看见的喜鹊,头顶上羽毛都脱掉了,那是天神玉皇大帝惩罚它们搭桥给拔掉的;有的说法不同,认为凡是头顶脱毛的喜鹊,都是被牛郎织女过桥时踩踏过的神圣好鸟。含义都是对喜鹊怀有崇敬感激之情,世世代代传承不忘。(接下)
    

分享到:

TAG: 七夕 鹊桥会

沛县孟令法——爱你一万年,依然一个人! 引用 删除 孟令法   /   2015-08-29 20:56:56
5
一笑堂 引用 删除 宁锐   /   2014-08-02 18:12:02
谢谢噢!收走了!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我的栏目

日历

« 2024-03-29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807051
  • 日志数: 474
  • 图片数: 34
  • 影音数: 24
  • 文件数: 55
  • 书签数: 232
  • 建立时间: 2008-09-20
  • 更新时间: 2016-12-23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