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爱东要收葫芦口了?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05-03 11:30:48

查看( 724 ) / 评论( 9 )
第十届民间青年文化论坛要开幕了。看了爱东兄的通知,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爱东要收葫芦口了。这个会的前三届我都没有参加,不了解详情,从网上的消息看,感觉是比较小众,没有官方色彩,倾向于深入讨论具体问题的比较“纯学术”的那种,规模可能不大,但是基础很牢靠,像葫芦的底座。我参加的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规模好像大了很多。虽然也有中心议题,但是讨论的内容并不单一,像葫芦最丰满突起的那部分,现在十年大庆,主旨讨论一个很专业的问题,看样子爱东兄要把葫芦口收起来,走回当初的精英路线,这似乎展示了这个论坛未来的方向。
   上个月参加日本现代民俗学会,和一个出版社的老板聊天,他说参加日本民俗学会年会的时候,觉得很吃惊,一个学术组织,居然很多会员都不是搞学术的,充其量是乡土文化的爱好者。我觉得这个好像和中国民俗学会很像。且不说这个特点是好是坏,但是,在这样的大会上,要讨论理论方法是很困难的。所以,部分关心理论方法的中青年学者就自己成立了这个现代民俗学会。这个也似乎和民间青年文化论坛的诞生有相似之处。
    但是,这两个学会在方向性上还是有所不同的,青年论坛每次的课题似乎是坛主关心的问题为中心,对民俗学整体的发展方向的理论性探求并不多(我个人的感受,可能片面,欢迎批判),上海而日本的这个现代民俗学会,非常积极地开拓民俗学与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等领域的共同课题,以期产生新的民俗学式的问题意识。我说这些,无意批评咱们的青年论坛,毕竟各自的目的不同。但是,我有一个小小的期望,就是这次大会能否对论坛十年来的活动,做一个总结。并为未来的方向提出一个意见。毕竟,这个论坛对中国民俗学的发展是起了大作用的。从此以后,即使转向,也应该有其存在的价值。问题是如何与中国民俗学网分工协作,爱东的这个历史的回归,或许也显示的一个方向。上海徐家汇搬家公司
分享到:

TAG:

穆昭阳的个人空间 穆昭阳 发布于2012-05-03 12:54:29
老师讲的很好,之前的青年论坛我没有参加过。主要是还在学习,成长不够,另外有经济状况的限制,没有切实感受过那种氛围。在网上关注过,也看了论文集。从我自己来讲,其实心里对于民俗学整体发展方向也是有思考,但论坛如果一开始圈定主题,我们肯定会囿于这主题来做文章,否则可能不好来有参会的机会。而我还是一名学生,对学科发展的想法提出来的话,没有长辈们的威力大。包括联系到高校的教学,好多时候不是老师问我们需要什么,而更多的是老师安排给任务或者选定方向。大多学生并未有合适的场合做自己的意见表达,这是个通常的情况,不是限定在哪个专业还是学校。
   老师最后的愿望提的总结,这个我觉得很应该做,回头这十年,看看我们做了什么,学科的历程又是怎样过来的。而且这十年是钟老去世后的十年,非遗热潮兴起的十年,还有这十年来,民俗学硕士点、博士点的建设很迅速,很多高校都是这十年中设立了硕士点。还有我们学会网站的建设,让我们有了更加密切的交流。如果从1983年算起,明年就是我们学会成立三十周年,是非常有必要回顾这三十年所走过的路,思考未来的路向。
於芳的个人空间──看俗世 於芳 发布于2012-05-04 23:06:24
是啊,如果是讨论中国现代民俗学的研究对象例如民俗与所谓的伪民俗问题,即如何看待现代社会的新民俗事象,或者在现代社会里,民俗学者该如何参与现代民俗的构建等问题的话,我们这些不做民间文学的人还能参与下。
慕羲的民俗学博客 罗平 发布于2012-05-05 15:14:25
支持王老师的观点,尤其感慨于“日本的这个现代民俗学会,非常积极地开拓民俗学与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等领域的共同课题,以期产生新的民俗学式的问题意识。”民俗学需要这样的大视野,作为一名民俗学人,深感建构学科地位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施老师的想法也是很务实的,其治学之严谨、活泼、热情,颇让人鼓舞。田老师也已广发号召,我们正在努力奋战中……
民俗学子——苏长鸿(恩施土家) 恩施土家 发布于2012-05-05 18:33:16
标题
青年论坛的功能不同于一般的学术会议(当然学术会议本身没有“一般”之说,只是因为各种原因会议被操作得大同小异了,以致于会议的“一般”的功能都无法保证),我觉得施老师的目的就是要让论坛办的不一般从而让会议的功能变得一般。
民俗学子——苏长鸿(恩施土家) 恩施土家 发布于2012-05-05 18:39:01
如果会议定在十月,年轻人可以很好的准备这个话题,能不能成文倒不重要,到时候能看懂高手们的招式学点武功更实际……
沛县孟令法——爱你一万年,依然一个人! 孟令法 发布于2012-05-05 23:13:48
回复 6# 的帖子
恩施土家说的不错!我们应该主动学习,更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创出自己的招数!
施爱东博客 施爱东 发布于2012-05-06 07:43:55
谢谢晓葵兄的建议。
现在这个会议主题不是我提出来的,而是集体商议的结果,最初应该是吕老大提出来的。
青年论坛的会期、主题,以及会议形式,其实都是回避民俗学年会的结果。
青年论坛这几年的影响力已经被更加年青化的“民俗学论坛”取而代之了,弱者从来都是需要有所回避的,硬碰硬的结果在让消费者无所适从的同时,也会把自己逼上绝路。
把会议规模缩小,使会议操作简化,也是为会议的可持续进行提供一种经验。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走过了十年,从革命的角度来说,是非常成功的。但从建设的角度来说,真说不上成功。
总结十年历史肯定是需要的,但囿于会期,可能不会拿来占用公共时间,事实上,公开讨论也不会有任何结果。
民俗学的未来应该怎么走,并不由我们这些行将老去的过来人决定,而是由民俗学论坛上的年轻人自己走出来。正如钟老当年指示的民俗学道路并没有成为我们实际的道路一样,我们为年轻人总结规划出来的民俗学道路,也不可能为他们所遵守。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先帮他们把一些基本的问题理清楚,至少不要让他们继续地把时间浪费在一些很基础很浅显的问题上。至于他们能在多大程度上接受我们的思考,只能交由历史去评判。
马知遥的个人空间 马知遥 发布于2012-05-06 20:38:20
支持,到时候拎着耳朵去听
玉麓俗谭——英古阿格的博客 英古阿格 发布于2012-05-07 21:17:24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先帮他们把一些基本的问题理清楚,至少不要让他们继续地把时间浪费在一些很基础很浅显的问题上。
我来说两句

(可选)

日历

« 2024-03-19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69978
  • 日志数: 46
  • 图片数: 2
  • 文件数: 8
  • 建立时间: 2010-10-10
  • 更新时间: 2016-03-28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