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具:农业民俗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2-11 16:56:04 / 个人分类:我的论文

  • 文件版本: V1.0
  • 开发商: 本站原创
  • 文件来源: 作者提供
  • 界面语言: 简体中文
  • 授权方式: 本站共享
  • 运行平台: Win9X/Win2000/WinXP

农具农业民俗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前些日子,我认真阅读了周星教授所撰写的题为《日本民具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的长篇论文,深受启发。他的文章不但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日本民具研究的历史、现状和成就,而且对日本民具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概括和评述,很值得我们大家钻研和参考。下面,谈谈我个人读了这篇论文后的初步感受,并提出一些设想和建议,与诸位同仁一起讨论。

   “民具”这个概念,是日本银行家(也是日本物质民俗研究的提倡者、组织者、后援者和研究家)涩泽敬三于1 9 36年提出来的,后来得到日本民俗学界的普遍认可。“民具”的含义,虽有多种表述,但我们可以根据涩泽敬三、宫本馨太郎、宫本常一和岩井宏等日本学者的观点加以综合,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①民具是普通民众因劳动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而制作和使用的具有传承性的器具;②民具涉及生活文化的所有领域,并显示出基础性的传统文化的特质,对于认识某一民族或地域的文化及其历史变迁有着重要意义;③民具是人们用手工或简易的(非现代机械的)加工道具制造出来的,其原材料主要有草、木、石、金属、陶土、动物的毛皮与骨头等,是有形(物质)民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④民具的特征在于其样式、形制和所反映出来的人的智慧等,都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传承性,其使用方法易被使用者习得和理解。

   作为物质民俗文化之一的民具,科学地分类乃是研究、展示和陈列的前提。但在日本,由于学者们着眼点和研究目的的不同,曾提出过许多分类法,比如,按照用途和功能分类;按照材料和质地分类;按照形态或形制分类;按照制作方法分类;按照博物馆陈列的需要分类等等。就我个人的认识而言,我认为日本学者宫本常一的“功能分类法”比较符合我国国情,我们应当在他的功能分类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制定出我国自己的民具分类体系,为开展民具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宫本常一先生认为,分类应基于民具本来的功能与用法,亦即人类创制和使用民具的行为和意义。因此,他把民具分成了下面这二十大类:(1)渔猎用具;(2)畜产用具;(3)养蚕用具;(4)农耕用具;(5)脱谷—调制及食料加工用具;(6)穿着用具;(7)容姿用具;(8)纺织与编织用具;(9)切截用具;(1 0)加工用具(各类匠人所用道具);(11)计测用具;(12)意思传达用具;(1 3)煮烧蒸用具;(14)餐具;(15)容器和包装用具;(16)搬运与交通用具;(17)居住用具;(1 8)灯火与取暖用具;(19)玩具、游戏及娱乐用具;(20)信仰与巫术用具。尽管我觉得这个分类法仍存在欠妥之处,但较之其它分类法,科学性要强一些,可以作为我国民具分类法的基础性参考资料。当然,宫本先生的这个分类法仍是粗线条的,我们在每一大类之下,还可以列出许多子系统,以便广大民俗研究者在进行田野作业时参考。

   比如说,农具属于生产民具的一个子系统,可以同牧具、渔具、猎具、织具、蚕具以及建筑民具、冶炼民具、酿造民具、烧窑民具等并列。而在农具这个子系统之下,还可细分为平田整地农具、播种农具、田间管理农具、灌溉农具、收割农具、打碾农具、簸扬农具、粮食贮存农具、粮食加工农具等等。而在这些更小的子系统下,还可以按地域之不同(如北方麦黍农业区与南方稻米农业区两相比较,其农具就有较大差异),将所有地方性单个农具的名称一一列出。举个例子:在我的家乡甘肃庆阳市范围内,仅镰刀一项,就有二十多种,其木把有长短之分、直拐之别,其镰刃有薄有厚、有平有弯,名称不同,用途各异。我希望农业民俗专业委员会的专家能在近年内编制出一份“中国传统农具调查研究分类细目”,如果力量许可,中国民俗学会甚至可以组织力量,编制一份“中国传统民具调查研究分类纲目”,那将大大有利于我国有形(物质)民俗文化的田野作业和研究工作的推进。有没有这个“分类细目”或“分类纲目”,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回顾我国以农具为主的生产民具的采录、绘图、记载和研究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古代典籍中,虽有后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代王祯的《农书》(尤其是其中的“农器图录”)、宋代高承的《事物纪原》、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清代焦秉贞的《御制耕织图》等一批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著作,但因受时代、地域和人力的局限,都达不到全面、系统和完整的要求。至于许多“岁时记”、“风土记”和笔记小说中的相关记载,则更为零散。所以说,编制“中国传统农具调查研究分类纲目”,乃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民俗学研究进一步深化的重要前提。

   有了分类目录,我们就应乘全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程正在实施的东风,动员和组织有关力量,对“民具”(尤其是农具)展开全国范围的普查。分类与普查之间,存在一种互动关系:先有一个较详细的分类标准,有利于普查的顺利开展,而在普查中的许多新发现,又可以反过来补充原先分类的不足和缺漏,使其更臻完善。

   在分类、普查的基础上,就要开展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不同专题的研究工作。大体上有以下这四个方面的工作要做:   

   1)《中国传统民具大辞典》的编纂;

   2)以县为单位,组织力量编写和绘制该县的《民具志》和《民具图录》;

   3)在广泛搜集传统民具的基础上,建立国家级和地方级的《民具博物馆》;

   4)进行各种专题性质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

   ①民具材质与形制演变的研究;

   ②民具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   

   ③汉族民具与各少数民族民具相互影响的研究;   

   ④民具(作为商品)流通问题的研究;

   ⑤中国民具与周边各国民具的比较研究;

   ⑥某种民具变迁史或传播史的研究;

   ⑦传统民具与生活用品现代化之间关系的研究;

   ⑧民具的再生与振兴地方经济的研究;

   ⑨民具博物馆展示的原则与方式的研究;

   ⑩民具与人类智能关系的研究。

   从日本民具研究的经验来看,要使我国民具研究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必须充分利用考古学、文献资料学、科技史、经济史、美术史等相关知识和文化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的方法,进行多学科相互交叉与渗透式的研究,才有可能取得扎实的进展,并在理论和方法上有所突破。

   回顾我国的民俗学研究,由于诸多的历史原因,比较侧重于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而对“物化”了的民俗器物的关注和研究就显得比较薄弱和不足,可以说是一种“跛足”的民俗学。大力开展民具的研究,不但能为我国民俗学的研究开拓新的领域,而且可以补充许多缺漏使其能够更加全面而健康地发展,尤其在应用民俗学的研究方面,民具的研究是大有作为的。

   至于民具的分类、普查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我觉得下列四个方面比较重要:

   1)使散乱无序的、数量众多的民间器物体系化、秩序化、全景化,有助于揭示其产生、发展、演变和流传的规律性。

   2)可帮助广大民众深化对“人”与“物”之间关系的认识。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创造了工具和生活用品,而这些民具又反过来促进了人类智能的增强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通过对民具各个层面本质特征的细致研究,对“人与文化”这个大命题才会有具体而真切的理解。

   3)有助于揭示民具在人类生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与性质,从而对人类智慧(思维)和技巧进步的阶段性和创造能力的无限性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并为保存和恢复有价值的历史文化记忆作出贡献。

   4)民具是人类手臂功能的延伸,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产物。如果说古代传统的狩猎、采集、种植、养牧和民间手工业,也是对自然的某种变革,那么这只是人类为了生存而向自然的适度索取与低度控制,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并未改变自然的本质和人的本性。现代工业则不然,它以其强大的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等科技手段构筑了一个全新的物境,造成了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恶化,使自然的本质发生了变异。而现代工业所造成的物境,在给人类带来极大方便和享受的同时,也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空前威胁,。并导致了人性的变异。所以说,传统民具的研究,对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途径和恢复真善美的人性是有重要意义的。

TAG: 领域 民俗 农具 农业 研究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3-29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331174
  • 日志数: 200
  • 图片数: 25
  • 文件数: 40
  • 书签数: 34
  • 建立时间: 2008-10-07
  • 更新时间: 2014-01-26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