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摘抄:欧大年:歷史、文獻和實地調查——研究中国宗教的综合方法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10-30 09:15:19 / 个人分类:民间信仰

  • 文件版本: V1.0
  • 开发商: 本站原创
  • 文件来源: 作者提供
  • 界面语言: 简体中文
  • 授权方式: 本站共享
  • 运行平台: Win9X/Win2000/WinXP

欧大年:歷史、文獻和實地調查——研究中国宗教的综合方法

出自《历史人类学学刊》第二卷 第一期(20044月),页197-205

     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卷十第二十一)

    太史公曰:吾过大梁之墟,求问其所谓夷门。夷门者,城之东门也。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巖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名冠诸侯,不虚耳。高祖每过之而令民奉祠不绝也。(《史记》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第十七)

     那个你要问!(李丰楙,在香港的一个太平清醮中,19973月)

一、导论

P198

    在研究中国宗教时,我们最重要是要发展中国式的理论和方法,这些理论是要从传统中发展出来的,而不是从外面引进。当我们有了一套建立在中国经验之上的坚实方法和原则后,我们便可以将之传授给我们的学生,继而开创一个学术传统。与此同时,有兴趣的学者

也可以运用这些原则去修改和丰富西方的理论。中国文明比欧洲的更为久远,至少也有相等的复杂程度。所以,我们不需要为中国文明抱着自贬或自卫的态度。中国宗教传统与欧洲的一样,历史久远,也有相等的历史根据。两者之间有相同的地方,但也有不同之处。不过,差异就仅仅是差异,并不意味着任何的缺失;这只是他们本来的面目。宗教传统的制度化是一个好例子。与基督教的教会或佛教的寺院组织相比,中国的地方宗教一直以来都被认爲是没有制度、凌乱和分散的。然而,中国这一个传统已经有二千年以上的历史,虽然经历了许多迫害,但还是继续存在着。这个延续性之能够得到维持,一定是存在着某种形式的制度。那又是什麽呢?

爲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应先把从其他文化获得的外在标准放在一旁。把关注点放在,用中国人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的中国地方宗教组织的结构和形式。我们会发现,这一个传统的组织结构就是乡村本身,建基于家庭、宗族、社区里的地方领袖以及社区的庙宇。地方宗教是属于乡村生活的层面,集中在如祖先和神明崇拜、自然地理的神圣力量、庆祝时间的更新和驱除有害的力量(鬼)等事物上。换句话说,就是与那些被认爲是超越人类的力量打交道。

地方宗教是最小而又能运作的组织,其规模刚好是足够开展必要的活动。这使我想起现代工厂「刚好及时」的一项营运策略,即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才购买装配的零件和材料。现代企业也会聘请临时工人和外来顾问,来配合需求的增加,到生意回落的时候,便把他们解雇。这样,在经济效益的名义下,现代企业对全职、固定员工的投资就保持在最低的水平上。中国的地方宗教是在一个长期经济匮乏的脉络下发展起来的,所以需要把对固定的专业化结构的投资,维持在一个最低的限度。因此,在中国的乡村,可能除了一些年长的男性或女性庙祝之外,社区不会聘请全职的宗教专职人员。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会雇请灵媒或道士;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会准备仪式的材料和祭品。...乡村宗教的组织任务是乡民惯常、应有的活动的一部份;这些是他们生活方式的一部份——把神圣与世俗结合在一起。世代相传的地方传统支持着这些责任和活动,而这些传统是遵循着明确的规则的。。。。祖先和神明崇拜、以及风水习惯,维持着乡村社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完整性,予人与神圣力量一个紧密联系的感觉。这就是中国地方宗教的制度化所在,这种如此深刻的方式,就使其他制度化的形式变得肤浅。如果一个人已经与自然地理中的神圣力量、祖先和神灵有了接触,那还需要什麽呢?死者得到了照顾,他们的坟墓分散在乡村里面或其周围,守护着这个村子,也同时被村子看顾着。死者的灵魂仍然存在于他们家庭的仪式和传统中,他们得到支持——被供奉在庙

宇和祠堂的神位,在醮节时被召唤重返社区。地方宗教是一个完整和古老的宗教系统;只有那些持有不完整的和教派的角度的人,才会从相反的角度看待地方宗教。

「自然村」是中国宗教活动的普遍的社会基础;人们在那个村子出生,就会继承那个村子的传统和责任,那是他们生活中的自然和永久的一部份。所有的事物都属于他们存在的地方;所有事物都有他们的恰当位置。在这些村里,人们关心如何与这些无所不在的超人类力量联系起来,这包括从地穴里冒出来的「生气」,以至在房屋和祠堂天井旁被供奉的天神。天地之间的所有事物都有显示自己神圣力量的形式,都需要人们的重视和崇拜,如祖先、孤儿的魂魄、妖魔、神明和各类生物的灵魂,以及由炉竈、房屋门口、茅厕以至田地、街坊、村庄、城镇等出现的力量。所有这些神圣力量都是祭祀和法术召唤仪式的对象,在仪式中都是被假设存在的。在这些仪式以外,还有灵媒的力量,他们可以召唤神灵附在他们的身体上,然后询问和恳求神灵帮忙。爲了确定自己在某个时间和情况下与超人类力量的关系,人们会自己或请专职的人员进行占卜;每遇到重大的事情或问题的时候,都要占卜。在乡村的宗教世界里,有着正义和邪恶的力量,这些力量可以经由个人或在有专门知识的人的帮助下解决;神圣力量并不是存在于另一个单独的领域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重视的是与正面力量和谐共处及合作下所达致的生存和成就。这些合作和共处要从一个人的亲戚、祖先和乡里开始;这种合作带来生命,并消除祸害。无论是有特定的,还是一般实用性的目的,这是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道德规则的基石。正是这些在仪式中和人际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让这个社会继续运作。这正正也是了解中国的起点。

用西方的理论来解释中国的情况,有其困难之处——他们的历史背景迥异。因爲西方宗教的主要形式和在组织上都是以教派爲区分的,并不是建立在自然形成的农业乡村的基础之上。

与犹太教派、基督教派的组织及意识有密切关系的,是他们认爲神圣与世俗两大领域之间有一明显的分野。他们的神、宗教信仰、领袖及信徒都是神圣的;其他所有事物都是世俗的,是普通世界的一部份,在真正的信仰之外。当然,基督教徒相信上帝创造了整个世界,但是对于他们来说,真正的神圣领域超越这个世界之上,它存在于教会、教义、信仰以及神职人员中。这样,社会的隔离支持着信仰领域的隔离;这是宗教与社会的紧密关系的好例子:「教派/世界=神圣/世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基督教徒的基础组织、自我意识与信仰,与中国早期宗教的主流,正好是相反的。当然,在汉朝以后,道教和佛教也发展了一些类似基督教的教派思想;到元明时期,中国民间宗教教派的做法,也有了这些特点。在我读过的一些教派经文(宝卷)中,从教派成员及其信仰的角度来说,神圣与世俗之间也有一

个明显的区分。但这是在后来、在中国建立了宗教的基础之后,才慢慢发展起来的。在中国有一点要特别注意,神圣和世俗分隔的强烈意识,只存在于教派组织的脉络中。这点也支持了我对基督教与中国宗教主流之间的差异的看法。所有从事中国宗教研究的,都应该意识到西方宗教理论的基础——教派,因爲它可能会引起大家对中国情况的误解。中国是由古老的农民社会逐渐发展而成文字文明;在中国文化里,宗教是建制在社会中,而神圣力量则存在于土地、山、水以及人类本身,这些都是很自然的事情;根本没有需要划出一个单独的领域。

 P201  研究中国宗教,意味着我们要自下而上,从乡村和城镇中的基础及主流仪式和信仰开始。无论甚麽时候,我们都应该强调宗教与普通人的生活及活动的关系。我们的研究应该从风水、周年节日和庙宇节日开始。只有对这些基础事物有很清楚的认识之后,我们才可以转向研究那些后来发展、更加特殊化的传统。在此当中,我们要常常留意他们的文化角色、文化功能及影响。对研究儒家来说,这意味着要从儒家仪式和道德教义在社会中的角色开

始;也意味着要研究家庭礼仪、谚语和道德教化的书籍。在汉代,儒家形式的道德教义开始影响其他的传统,如道教。其实,我们可以从一些很好的材料中看到这种影响,就是早期道教经文里的道德戒律。实际上,汉朝的时候,所谓的儒家道德教义,已逐渐变成了中国人的教义。这在后来的戏剧、小说、宝卷和灵媒写作的书中也有很多的线索可循。宝卷是一些非法的民间宗教教派的经文,这些教派受到政府的压制。但是他们也赞扬孔子和他的教义,认爲他们较佛教优越,因爲佛教和尚与尼姑都必须脱离家庭生活,而孔子却是赞成阴和阳合作的家庭生活的。我们对儒家的研究正应从这类资料开始。如果哲学家愿意的话,就让他们去研究抽象的意念;我们有其他的事情要办。我们的焦点要放在儒家教义在中国社会和宗教里的真正角色和影响,这当然包括政府支持的仪式。我们对道教和佛教的研究,也应该遵循同样的方法,由道士和僧人在乡村主持的仪式开始,注意他们与村民的互动。在人们的眼中,这些宗教专职人员的角色和贡献是什麽呢?这些就是他们的社会基础。只要我们清楚的认识了这个社会基础,我们就可以转向研究教派组织以及道教和佛教的教义。然后,当我们研究佛教哲学的时候,我们会更好的理解它的脉络,进而更好的了解它的特点。这样我们可以更能欣赏这门哲学,而又能意识到它与普通佛教徒的信仰并不一样。 

从中国社会的日常活动和信仰开始,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中国宗教的其他界定特征,例如人与神的密切联系和交流。人可以成神或仙,神是神化了的人的灵魂。最有特色的宗教专职人员是灵媒,他们被神明附体,为人跟神作沟通交流。灵媒是古老而又是最普遍形式的中国宗教专职人员,所以当我们研究后来的专职人员的类型时,例如道士或僧人,我们便应该期待他们与灵媒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他们应曾受到灵媒传统的影响。在中国,人们很自然的相信僧人、儒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可能具有神圣力量。我们对他们在中国社会和宗教里的角色的研究应该包括这种神圣力量,并不应以之爲怪。

二、历史、文献和实地调查p202

所以,我们对中国宗教的研究是可以对宗教研究理论作出一些贡献,例如在研究神圣与世俗的关系、以及宗教与社会的关系上。而对宗教研究方法方面,也能有所贡献,特别是将实地调查与历史和文献研究结合的方法。我们理想的目标是「历史之中有实地调查、实地调查之中有历史」,尽管这方法不一定是常常可行的。在具有长久的文字文化传统的中国,我们需要一个新的方法去研究宗教。在中国,每一个宗教习惯和信仰都有一个历史,而许多古老的传统还依然存在着。。。。历史和文献的知识是可以帮助实地观察研究,而实地观察也经常可以爲过去的情况提供一个脉络的领悟。

作爲暂时的名称,我的建议是「历文实」,是「历史、文献和实地调查」的简称,英语称爲“HTF"(是HistoryTextsFieldwork的缩写)。

从历史探究背景,由实地调查探究结构、功能及实际习惯。宗教学者的一个通病是偏重于理论和哲学。对于大多数宗教参与者来说,与宗教最相关的是习惯、仪式及传统活动。实地调查迫使我们关注这些活动,关注「活生生」的宗教的社会形式。实地调查也可以让我们知道参与者如何诠释和运用他们的过去,这有助于调整我们自己的诠释。

三、教学P204

我们都希望中国的大学能够有机会建立新的宗教研究学系,这会是一个珍贵的机会。我希望这些新成立的学系不是简单地模仿过去的做法,而是会以新的思维和新的计划爲基础去开展。

我给中国的宗教研究学系的建议是:

(1) 他们应该关注宗教与社会的关系。这意味着他们的教员应受过历史、人类学、或社会学方面的训练。他们应该与人类学系和社会学系紧密合作。

(2) 他们应该强调研究普罗大众的宗教活动,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无论在那里,主流的都应该是地方宗教,它也是其他特殊传统的基础。这样,这些学系

也会意识到宗教是活动和信仰的结合,本质上也有实用的一面。绝大多数的人以祈祷来寻求帮助,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这是很重要的认识。因爲在过去,大多数的宗教研究学系都注重只有知识分子才会有兴趣的宗教理论和哲学。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许多这些在西方的学系是从研究基督教神学开始的。爲了突出宗教活动,我们可以向学生播放一些记录仪式的录像带。

(3) 在教授宗教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时,要将中国宗教和文化的情况、以及中国宗教的实际习惯联系起来。现在,这方面的理论绝大多数来自西方,正如我在上面所谈到的,要小心应用。

(4) 情况许可的话,学生必须进行实地调查,来作爲他们的学期论文研究的一部份。

(5) 当学生在中国宗教研究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基础后,就可以鼓励他们从公

平、客观的角度,将中国宗教与其他的宗教传统比较、将理论与理论比较、将实践与实践比较。我们也可以以中国文化和宗教为脉络,将基督教作爲中国的一个宗教来进行研究。

(6)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他们参与讨论和批判。所有讲座和实地考察都应该是爲开放和自由的讨论而准备的,但这些讨论都应该是建基于详尽的事实上面展开。 这样,我们的学生便可以成爲学者。

     在這些方面或在其他方面,中國這些新成立的宗教研究學系便可以樹立

一個榜樣,從而促進華語世界裏的宗教學術研究。

(翻譯:嚴小君、曾國華)

(校對兼責任編輯:廖迪生)

分享到:

TAG: 摘抄 中国 宗教

何秀丽 引用 删除 调频咖啡   /   2012-12-03 10:28:42
向你学习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