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常生活世界寻找意义

日常生活里的关键词(引子)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07-19 09:01:22 / 个人分类:日常生活的关键词

      当脚踩单车讨价还价于菜市场各种摊位时,当因着新生儿的吃喝拉撒睡而焦头烂额时,又或焦虑地奔走于层层的政府机构办理手续时,是没有办法平静的描述与思考的。而描述与思考是身为一个民俗学研究者的本职工作,洞明世事不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吗?但作为生活的个体,却很难同时兼顾研究的工作。如果硬要将两者并置在同一个时间和空间之中,后果要多惨烈有多惨烈啊。想象一下爱迪生吧,做实验的同时煮午饭,错把手表当成食材丢进锅里的故事多么广为传诵。可是,假若在他手边的不是一块表,而是一个婴儿呢?想想都不寒而栗。卡夫卡之恐惧婚姻,可能就源自对日常的琐碎与写作的平静之间的矛盾的预见吧。

   大多数人对浸淫其中的日常生活仅是日用而不自知,对之加以描述并进行理性反思的工作需要一群特殊的人来担任。无论是前现代中国社会里的读书人,还是现代地球上的人文社科学者,他们皆以文字为利器,将生活中的不同方面提炼升华、行诸笔端,其中的一部分在历史长河的淘洗之下传于后世。前提当然是,他们的手边没有亟待解决的播种收割、买菜做饭、换洗尿布或办理户口一类的日常事务,而是有一张安静的书桌或一台正常运转的电脑。

     20世纪,中国的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未必顾及历史的纬度,但民俗学研究从其开创之日起就一直兼有结构与历史两个纬度,当然其效果又当别论。有学者说,民俗学是连接人类学与历史学的学问,深以为然。 今天我们的日常生活,社会史学者从中看见层累的历史,人类学者从中看见剖面的结构。而梳理了浩瀚的文献,跋涉过葱茏的田野之后,民俗学能在历史与结构之间甚或它们之外说些什么?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个当下,正是过去层累造成的结果,也是无数结构性因素推动下的产物,它连接过去,又通向未来。实践的各类人群在日常生活中承与传了什么,如何承传,为什么承此弃彼,又为什么以这种方式而非哪种方式呢?实践者们如何解释,旁观者们又作何评价?

       十多年前,作为一名青涩的出身农家的大学生,我蓦然发现自己被抛掷到了完全不一样的生活中。人生需要解释,需要意义,需要回顾,也需要重构。在那个美丽的园子里,我遇见了民俗学,经由它我追寻曾经熟悉却将远离的乡土生活的意义。十多年后的今天,物非人亦非。 生活中既有“常”也有“非常”,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佛家谓为八苦。通俗来说即吃穿住用行、喜怒哀乐愁,正是日常生活中关键的面向。

       从日常生活中发掘意义,能涤除日常生活落在灵魂上的些许尘埃吗?     

     

      


TAG: 传承 民俗学 日常生活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3-29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4024
  • 日志数: 6
  • 建立时间: 2011-06-17
  • 更新时间: 2012-12-26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