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康欣欣]文学艺术中的中医现象(上)

发布: 2008-10-21 23:31 | 作者: 网络转载 | 来源: 民俗学论坛 | 查看: 608次

文学艺术中的中医现象(上)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t{-~'Y+U ~XV

9U'| ^Cd作者:康欣欣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  
'@q5`:Ze)C,n k;Atf3`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BI#P+`k%v-D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 2008-10-21 阅读:30 出处:中国中医药报

:bcj~8nUW V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s'\!BY;O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ZP|y`w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Fi$l8J#q8J;p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 O4X r,C6V
    “医儒不分家”,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满口之乎者也的老夫子,大都略通岐黄之道;而悬壶济世的老郎中,也会附庸风雅子曰诗云一把。在宋代,范仲淹“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理念深入人心,济世救民成为读书人的两大抱负。至此便出现了“儒医”之名。朱肱、许叔微、李时珍等都曾习举子业,而王安石、苏轼、沈括等一大批文坛巨匠,医学功底也十分了不得。因此,书生气很重的古代良医们,常常将中医学的很多知识,用一种非常浪漫写意的方式表达出来,其构思之奇特,用词之精巧,往往使人惊叹不已。下面以隐名、谜语对联、诗歌、戏剧、小说为例,来看看文学艺术中的中医现象。
d,b{'X P6@uA?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8\ Z$P,]#g2C9O
    一、隐名中的中医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D2U;T ]N&i ~4j"S8l

nP3Y4P y8Qn    所谓隐名,就是利用双关、借代、析字、藏字等手法,将意思显示在言外,须经分析解释才能明白。中医、中药的隐名,实际上是一种秘密传递中医、中药信息的方法,其意思表达隐晦曲折。中药隐名,起源很早。唐代元和年间,西蜀有位叫梅彪的文人,撰《石药尔雅》“所集诸药隐名,以粟、黍、蕎、麦、豆为五牙”。(明·李如一《水南翰记》)不知道梅彪集药,何以隐名?也许是保密,也许是故弄玄虚。而明清一些江湖医生将中药隐名,“不过是市语暗号,欺侮生人”。(明人小说《生绡剪》第九回)但虽然如此,他们所作的隐名,也真是挖空心思,颇有文化气息。如:恋绨袍(陈皮)、苦相思(黄边)、洗肠居士(大黄)、川破腹(泽泻)、觅封侯(远志)、兵变黄袍(牡丹皮)、药百喈(甘草)、醉渊明(甘菊)、草曾子(人参)等。
C8t I/Q JBcz6ze-sK    有些中药隐名,大概是为防止病家对不雅药物随意联想而设,比如:金汁、人中白、人中黄、五灵脂、蚕沙、血余炭等。这些药物,要么是从人或动物的尿液、粪便中提取的,要么就是毛发指甲的制成品。这些不雅药物如果不用隐名,那病家知道药物的来头,恐怕就没有人敢下口。为避不雅联想,不知哪位高人稍加变通,略施笔墨,便让此良药得以流传,并进而成为药物的正名。可见,“美其名曰”的事情有时候也是可取的。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GA!S.E9F o/O%U[
    有些药物隐名是为了提高疗效,而用隐名来防止病人“知情”。据说过去天津有一位叫陈方舟的医生,就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6yb%pw&D?O%Pih
    有位富商得了重病,陈方舟医生给他开了个药方,要他连服三剂以后再来复诊。商人服完三剂以后,觉得病症仍然没有好转,于是另请名医施今墨先生为他治病。施老先生诊脉以后,又看了看陈方舟医生开的药方,只见药方上写着:“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于是告诉富商可以仍按此方连续服用。但是,富商连说不行,硬要施老另开处方。施今墨发现眼下无法说服富商,只好挥毫写下这样一张药方:“鬼益、杨枪、松腴、国老。”商人高兴地走了。富商按施今墨的嘱咐,连服了二十剂以后,病果然好了。于是,富商携厚礼向施老致谢,施老却要他去感谢陈方舟医生。富商不解,施老告诉富商,他所开的处方,实际上就是陈方舟医生开的处方,只是换了一个说法并增加较多的剂数而已。施老处方上的“鬼益”就是“人参”,“杨枪”就是“白术”,“松腴”就是“茯苓”,“国老”就是“甘草”。这四味药俗称“四君子汤”,是用来补气的。商人一听恍然大悟。
%b6\Ly\2Ct;U    施老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能够掌握患者的心理,通过变换药名,使他能够好好地配合医生的药物治疗。
H5| k6kr+?-T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L.C yD$l7P5v~v
    二、谜语中的中医

#P}FFW:u!p6I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b0{'H*E:R?

    谜语是用某一事物或某一诗句、成语或文字为谜底,用隐喻、形似、暗示或描写其特征的方法作谜面,供人猜测。谜语原是民间口头文学,后也成为文人游戏。中药设谜,不乏精彩之作。比如从下列一些谜面,分别打一中药:
E u/_J v W    故乡、异国、牧童、九死一生、三九时节、包龙图、昭君出塞、天女散花、长生不老、病入膏肓、他乡遇故知、一江春水向东流、春眠不觉晓、春常在、断肢再植、老实忠厚、黑色丸子、偷梁换柱、莫用小人。
#[b1m1\6y @4l l    对这些谜面,猜谜的如果不费点心思,如果对中医没点造诣,是很难想到这些谜底的,但稍加点拨,就会恍然大悟。这些谜面所对应的谜底是:
7z._UudT"M,L:C$N \    故乡——熟地;异国——生地;牧童——牵牛子;九死一生——独活;三九时节——天冬;包龙图——首乌;昭君出塞——王不留行;天女散花——降香;长生不老——万年青;病入膏肓——没药;他乡遇故知——一见喜;一江春水向东流——通大海;春眠不觉晓——安息香;春常在——四季青;断肢再植——骨碎补;老实忠厚——厚朴;黑色丸子——乌药;偷梁换柱——木贼;莫用小人——使君子。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GE#N{%e'k/q D\)J
    这种娱乐情性的形式,大家喜闻乐见,对中医中药知识的普及也大有裨益。
Y3t$I4u B d
(Ad9qE6X }    三、对联中的中医

e {Qd@)P5O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V,F K4lC1h W ?

    对联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医家乐于花番工夫,巧心立对,意在广告效应,使南北过客,一看便知这家主人是悬壶济世的,那家主人是设堂卖药的。从对联所反映的中医药内容来看,对联的类型各色各样,比如:
6xr"o7v l/\0ha-y    ⒈点出经营医药事业的对联。某镇“万春堂”药店,已有50多年历史,这家后人至今仍沿用原大门联,年年书写,一如既往: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qi-x@g-vb
    万里晴光闲采药;春风夜月静烧丹。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A GjJ;fE
    此联用鹤顶格,造句自然,虚实结合,点出“万春堂”,恰到好处。诗情画意,令人如沐春风。
Y&[%O soZ/? Mo    ⒉显示高明医术的对联。有一医生曾从事他业兼当父亲助手行医二十余载,略知其父亲医术眉目,其父去世后,家业及医验亟待继承与整理。名流高士劝其弃俗业而学医,并勉一联:
Xw&H |S*Xi:k    庆生全凭三指脉;寿延不属五阎王。
)De*ta%gh9A    此联构思巧妙,独具匠心,前后呼应,上下相扣,不乏哲理又气势磅礴,意境浪漫又情理高雅。显示了敢从鬼门关救人、敢与阎王争高下的大气概,表露了作者对学医者之厚望。作者出语不凡,非文医兼通者而不可得。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O"l-d+r
    从对联的艺术形式看,构成对联的手法也是多种多样。比如: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eL*v3jb#mx1N
    ⒈有拆开语词使用镶嵌格的对联。闻名中外的“草席之乡”鄞州古林镇的“仙壶堂药店”,店内精选川广地道药材,聘请名医坐堂应诊,生意十分红火。该店的楹联是: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TBmKui8x*C
    仙曰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yo.fSqk
    对联使用了镶嵌的修辞格,文化味浓。作者将店名“仙壶堂”中的“仙壶”二字拆开,分别嵌入上下联的开头。使意思“暗入无路山”,然而明眼人却能“心知有花处”。被隐藏的店名一经点破,顿时就会令人拍案叫绝。
%uQTuq(y F    ⒉有铺排药名使用双关手法的对联。四川内江仁和堂老铺门旁悬挂一副隶书木刻金字楹联:
o*K9c%m6t i#kD4h b    熟地迎白头益母红娘一见喜;怀山送牵牛国老使君千年健。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YUaR rU
    对联铺排10味中药,巧用双关。对联表面上是表达“迎、送”人和物的意思,而深层里却是10味中药的简称。巧妙设联,甚为有趣。这10味中药是:熟地、白头翁、益母草、红娘子、一见喜、淮山(怀山)、牵牛子、甘草(国老)、使君子、千年健。

O`3~`|)W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k r |z\5v!Y l V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F7w(i"x7P"u

TAG: 对联 文学艺术 中医现象 谜语

字号: | 推荐给好友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sec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