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列表

  • 陆侃如的答辩

    柯杨 (甘肃) 发表于 2008-12-18 标签: 陆侃如 答辩

    1935年在巴黎大学博士论文答辩会上,主考人向年轻的中国留学生陆侃如提出一个怪问题:“《孔雀东南飞》这首诗里,为什么不说孔雀西北飞呢?”陆来了个怪问怪答:“因为,‘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啊!”满堂大笑,答辩顺利过关。 ...全文

  • 中国语言的绝妙之例

    柯杨 (甘肃) 发表于 2008-12-16 标签: 语言 中国

            若干年前,一老外对我说:“中国语文的确难学啊!”我问:“难在哪里?”他说:“中国队大胜美国队,中国队大败美国队,这两句,关键词胜和败截然相反,在句子中的地位也没变,可都是你们中国队胜利,我的确想不通这是什么语法!”我嘿嘿一笑后说:“还有妙的呢!屡北屡战是说... ...全文

  • “专家”的合谋

    邓启耀 (广东) 发表于 2008-12-16 标签: 合谋 专家

    “专家”的合谋  邓启耀         我的问题在于:那种用来制造板材的塑料化工原料三聚氰胺,怎么会出现在奶粉当中?你说是无良奶农或奸商添加的,那么,他们怎么知道可以这样添加的?这种“普通人打破脑袋都想不到”的联系,是谁的创意?       ... ...全文

  • 侯宝林的幽默

    柯杨 (甘肃) 发表于 2008-12-15 标签: 幽默 侯宝林

            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的确是一位真正的幽默大家。他曾请篆刻家为自己刻了一方印,其文曰“一户侯”!侯者,古代爵位也,“生不用封万户侯,只愿一识韩荆州”者是也。然而,侯先生此印中之“侯”却是他的姓氏,“一户侯”者,“只管我一家”之“侯”(家长)。先生把“一户侯”... ...全文

  • 从“冷烫”和“干洗”所想到的

    柯杨 (甘肃) 发表于 2008-12-14 评论: 1 标签: 干洗 冷烫

            丙安师兄论及某些民俗语言的形成,对“冷烫”和“干洗”等新词进行了分析,非常有趣。于是我也联想到许多这类以意义截然相反的字眼所构成的民俗语言词汇。比如,“尕(小)大衣”、“铁木鱼”、“炒凉粉”、“热凉面”、“凉开水”、“炒冰”、“黑口红”、“铜铁勺”、“女... ...全文

  • 人对自然的两难选择

    柯杨 (甘肃) 发表于 2008-12-12 标签: 两难 选择 自然

            最初,住宅的出现,是为了防寒防晒、避雨避兽,同时也就意味着人与大自然开始隔离。但到了后来,尤其是大城市的出现,住宅不仅与自然隔离,而且也与社会隔离,现代住房的“安全门”、“保险锁”、“猫眼儿”、“窗帘”之类,不都是为了防坏人、为了保密、保安全、藏隐私、有... ...全文

  • 从孟郊的诗句所想到的

    柯杨 (甘肃) 发表于 2008-12-12 标签: 孟郊 诗句

            唐代诗人孟郊由于两次应试不中,情绪极糟,所以在其《长安旅情》中写道:“我马亦四蹄,出门似无地。”他第三次考中了进士,大喜过望,所写的《登科后》则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这反映出长安的街道竟随他的心境而变化,即所谓心窄则路窄,心宽则路宽。孟... ...全文

  • 李泽厚:我和八十年代

    clamstock (北京) 发表于 2008-12-12

    李泽厚:我和八十年代 2008年12月11日 17:41经济观察报 “美学热” 经济观察报:1979年,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的中国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诗歌热潮,读诗写诗、做文学青年似乎是那时的时尚。 李泽厚:那真是诗歌的春天!尤其是那些年轻的诗人,经过漫长的冬天后,终于在这个诗歌的春天里找到了创作激情和创作方向。北岛... ...全文

  • 朱夏先生的诗

    柯杨 (甘肃) 发表于 2008-12-08 标签: 朱夏

            已故著名地质学家朱夏先生曾有诗曰:“老去原知步履艰,江山未许此身闲。传薪献曝心犹壮,烈士何尝有暮年!”“荷戈负驽请先行,砺面风沙茧足程。但得书生能报国,何妨诗趣杂豪情。”此语此情,深得我心。我在兰州大学“十佳老人”颁奖大会上代表获奖者致答谢辞时,也以这样... ...全文

  • 人的价值就在于艰苦的跋涉

    柯杨 (甘肃) 发表于 2008-12-08 标签: 价值

            人生的美好,恰恰在于同苦难、不幸和困难的奋争。人的价值,不只在最后成功的瞬间,尤其在于漫长过程中的不甘示弱和艰苦的跋涉,哪怕最后以失败告终。因为,失败也是人类活动的足迹,是人存在的证明。我们不应当生活在幻想里,而应当生活在现实中。一个好的世界,绝不是一个... ...全文

  • 说“适度”

    柯杨 (甘肃) 发表于 2008-12-07

            我看过一幅画,名称叫《女仆与孩子》,画中是一个照看孩子的女仆与马夫在一棵大树下沉湎于谈情说爱,不懂事的小孩在不远处手拉马尾,那马的一条后腿已伸起,正准备踢向小孩,而远处小孩的母亲惊愕地看到了这一幕,双手高举,正在喊着什么。这幅画捕捉住了“一触即发”的那一... ...全文

  • 我们都在寻找精神家园

    柯杨 (甘肃) 发表于 2008-12-05 评论: 1 标签: 家园 精神

    我们都在寻找精神家园     18世纪德国著名的浪漫派诗人诺瓦利斯(novalis,1772-1801)说:“哲学原就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我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哲学的本质,就是一种精神还乡。恰如白居易诗中所言:“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现代人的困境,主要是精神上的无家可归感,内心... ...全文

  • 异质的同志

    任双霞 (山东) 发表于 2008-12-05 评论: 3 标签: his-story history

    昨天和澳大利亚留学生simon聊天。他汉语一般,我英语一般,我们就这么英语为主,辅以汉语和日语,居然聊了很久。他花了七年,拿到了三个学士:遗传学/日语和历史学。然后东京大学读硕士,神奈川大学读博士。博士有两个方向,历史学和民俗学。 坪井洋文说,有三种关系进入学者的视野:人-自然;人-人;人-神。我对人神关... ...全文

  • 传统文化须敬畏(文艺点评)

    clamstock (北京) 发表于 2008-12-05

    传统文化须敬畏(文艺点评)   前不久,有两件事情引起格外关注。先是孔子、老子两位古人画像被穿上西装、打起领带,成为商家推出的衣服品牌的“代言人”;再是韩国有人宣称孔子、西施、李时珍是韩国人。这两件事虽都有些可笑,却也促使我们反思自己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传统文化是民族内在的灵魂... ...全文

  • 简与繁的辩证法

    柯杨 (甘肃) 发表于 2008-12-03 评论: 2 标签: 辩证法

            如果我们认真回顾一下自己学习、阅读、钻研的历史,就会发现,即使曾经系统学过的某门课程,而所得到的、记忆牢固的或真正在应用的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因为,一部书,一门课,一次讲演等等,绝不是句句都重要,真正的精华,即所谓“发前人所未发”的创造性见解是很有限的... ...全文

  • “疑者,觉悟之机也。”

    柯杨 (甘肃) 发表于 2008-12-02 评论: 1 标签: 觉悟 疑者

        敢于对人们司空见惯的、理所当然的、甚至被认为是“完美无缺”的学说、观点提出怀疑,是真正做学问的人应有的素质。怀疑是对真理的热情追求,它较之人云亦云、盲目轻信要可贵得多。明人陈献章云:“疑者,觉悟之机也。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胡适说:“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 ...全文

  • 论智者

    柯杨 (甘肃) 发表于 2008-11-30 评论: 4 好评: 5 标签: 智者

    真正的智者,不仅有着出众的才华和智慧,而且永远有一颗年轻的心和一个清醒的头脑,永远有着良知和人生的勇气。在他们语不惊人的文章和谈吐中,往往显示出他人难以达到的厚重。这不但源于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深层了解,还源于他们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切感悟。因此,他们的悟性、境界、学养、道德等等,都展现了高水平,是我们永... ...全文

  • 古人诗中的哲理

    柯杨 (甘肃) 发表于 2008-11-30 评论: 1 标签: 古人 哲理

    近读《诗人玉屑》,觉得有些古诗颇富哲理。如于渎诗:“花开蝶满枝,花谢蝶还稀。唯有旧巢燕,主人贫亦归。”再如唐备诗:“天若无霜雪,青松不如草。地若无山川,何人重平道。”唐备还有一首诗说:“狂风拔倒树,树倒根已露。上有数枝藤,青青犹未悟。”这些作品语言质朴,好读易懂,表面上在写自然景物,其实是在写人,... ...全文

  • 偶感

    柯杨 (甘肃) 发表于 2008-11-30 评论: 1

            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需要我们用全部的身心去感受、去捕捉。比如,“黄花深巷、红叶低窗”,这是一种飘零的美。“沧溟空阔、烟波无际”,这是一种浩瀚的美。“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能令人胸襟浩荡,神思飞扬,是一种生机勃勃的奋发之美。我最喜欢在宁静中去寻觅那失去了的青... ...全文

  • 感觉到了的未必就能认识到

    柯杨 (甘肃) 发表于 2008-11-30 评论: 1 标签: 感觉 认识

    感觉到了的未必就能认识到感觉到了的,未必就能认识到。智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能将一般人朦朦胧胧感觉到了但说不明白的东西,加以清楚地说明,使人们无不点头称是。这就叫洞察、深刻和水平。 ...全文

随感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