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列表

  • 白居易的节日生活

    张勃 (北京) 发表于 2008-09-24 标签: 白居易 节日 生活

      已转发国学数典论坛 白居易的节日生活   目前对节日的研究往往重视具有模式化的节日习俗而忽略了个体丰富多彩的节日生活。本文试图通过对白居易这个唐代人之节日生活的展示与解读,来突显俗民个体的节日生活并非对节俗惯制的生搬硬套,而是在特定的情境下,将节俗惯制、时尚、个体的生命意识、身... ...全文

  • 站在民众的立场上(代前言)(图)

    朝戈金 (北京) 发表于 2008-09-22 标签: 口头传统 民众立场 丝绸之路 现状报告

      (《中国西部的文化多样性与族群认同:沿丝绸之路的少数民族口头传统现状报告》,朝戈金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6月版。)   站在民众的立场上(代前言) 朝戈金 一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比喻性的说法,说文化是人类这个物种的“体外器官”,... ...全文

  • 钟先生的话:“民族不怕弱,根子要旺”

    xiaofang (北京) 发表于 2008-09-19 标签: 民族 钟敬文

    “民族不怕弱,根子要旺”         钟先生是一个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学者,他一生在为民族文化的强大工作。五四时期他拼命搜集民众歌谣,挖掘民族底层文化。20世纪二十、三十年代,他从事民俗学运动,办刊物、开讲习班、筹办民间工艺展览、出版书籍、演讲等,意在使人们重视民族... ...全文

  • 口头/无形/非物质遗产漫议

    朝戈金 (北京) 发表于 2008-09-18 标签: 口头 无形 非物质遗产 漫议

    口头/无形/非物质遗产漫议 朝戈金 (《读书》2003年第10期)      最近看到一则消息,断言已经找到人类开口说话的起点。从事这项研究的是英国牛津大学遗传学专家安东尼·玛纳克教授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他们的研究成果公布在近期的《自然》杂志上。该小组发现,老鼠和所有灵长类动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语言表... ...全文

  •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几点理论思考

    hanabi (北京) 发表于 2008-09-14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理论思考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几点理论思考   贺学君     本文针对中国在保护和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存在的盲目性、机械性、片面性和近利性等问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与特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本质、原则、主体、价值以及民俗学者的立场,进行了理论探讨。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全文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本质与原则

    hanabi (北京) 发表于 2008-09-14 标签: 本质 非物质文化遗产 原则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本质与原则   贺学君   本文认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要注意区分“保护”与“保存”两个概念。“保存”,重点在“存”,针对的主要是那些再现实中已濒临灭亡又无法继续传承的民俗事项。“保护”,以“养”为目标,以生命、创新、整体、人本、教育、主体协调委基本原则,着... ...全文

  • [施爱东]研究课题的选择视乎个人利益而定

    施爱东 (北京) 发表于 2008-09-13 评论: 6 标签: 研究课题 选择 个人利益

    研究课题的选择视乎个人利益而定 施爱东 (原载《民间文化论坛》)   我们常常听到有人叹息说,某某事项非常有意思,可惜没人研究,或者再不研究就会怎样怎样。那么,为什么有意义的事项却没有人研究呢?  一个接受了民俗学专业训练的民俗学家,他不可能突然转向去搞数学研究,他只具有民间文化方面的研究专长,... ...全文

  • [施爱东]学科取向的多元化趋势不可逆转

    施爱东 (北京) 发表于 2008-09-13 标签: 学科取向 多元化

    学科取向的多元化趋势不可逆转 施爱东 (原载《民间文化论坛》)   一般认为,中国现代民俗学滥觞于北大的《歌谣周刊》。团结在北大《歌谣周刊》的,多是一批浪漫的文学爱好者,顾颉刚说:“1918年,北大本科教授沈尹默、预科教授刘半农等人,为了作新体诗,要在本国文化里找出它的传统来,于是注意到歌谣,发起‘歌... ...全文

  • [施爱东]民俗学与人类学的区别谁也说不清

    施爱东 (北京) 发表于 2008-09-13 标签: 民俗学 人类学

    民俗学与人类学的区别谁也说不清 施爱东 (原载《民间文化论坛》)   2006年12月,在北师大“民族志·民俗志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上,刘铁梁把北京城里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的许多知名学者都请到了。不同学科坐在一起,就一个共同的话题展开了有趣的讨论。会上,高丙中、庄孔韶等学者再次提出了民俗... ...全文

  • [施爱东]学术共同体的划分比学科划分更清晰

    施爱东 (北京) 发表于 2008-09-13 评论: 2 标签: 施爱东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划分

    学术共同体的划分比学科划分更清晰 施爱东 (原载《民间文化论坛》)   民俗学只是一个大招牌。这块招牌之下,只要是逛过几次庙会、吃过几个粽子、在丽江古城拍过两张照片的人,都可以声称自己是“民俗专家”。陈金文不无愤怒地说:“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民俗研究者也有了在媒体上露面的机会,这不能不说是... ...全文

  • [陈岗龙]本子故事的史诗化

    chengl (北京) 发表于 2008-09-13 标签: 陈岗龙 本子故事 史诗化

    本子故事的史诗化 陈岗龙      在英雄史诗传统高度发达的蒙古地区,源于中原历史章回小说传统的本子故事的传播,曾经经历了一个“史诗化”过程。这种“史诗化”具体说来就是本子故事的演唱者按照蒙古民众接受英雄史诗传统的心理特征,对翻译过来的作品进行改编,采用传统的史诗手法讲述故事,从而使得本子... ...全文

  • [刘魁立]民间叙事的生命树(提纲):与稻田浩二先生的通信

    刘魁立 (北京) 发表于 2008-09-13 标签: 刘魁立 民间叙事 生命树 稻田浩二

    民间叙事的生命树(提纲)      我翻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浙江省100个左右县区行政单位记录出版的99卷故事集,找到28篇狗耕田故事情节类型的文本(这是全部)。同时,为了方便参照起见,还择引了5个30年代记录出版的该情节类型的文本。我对全部33个文本进行了比较,发现它们的情节都是直线发展的,一个细节... ...全文

  • [黄涛]七夕为奥运添彩 将使世界看到中国人浪漫的一面

    黄涛 (浙江) 发表于 2008-09-11 标签: 七夕 奥运 中国人

    七夕为奥运添彩 将使世界看到中国人浪漫的一面 黄涛 2008年08月04日 10:08 来源:北京日报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七夕是古老的传统节日,今年的七夕更是与众不同,正好赶在奥运会开幕式的前一天。天上诸路神仙聚会,人间各国健将云集。七夕节给奥运... ...全文

  • 七夕节:中国式爱情传说(聊斋)

    黄涛 (浙江) 发表于 2008-09-11 标签: 七夕节 中国式 爱情传说

    七夕节:中国式爱情传说(聊斋)2008年08月12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主持人:孙春芳  嘉  宾:黄  涛(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刘宗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陈连山(北京大学中文系)    主持人: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来临了... ...全文

  • [专访]保护古镇古村 传承民族文化

    陶立璠 (北京) 发表于 2008-09-11 标签: 古镇古村 文化传承

    保护古镇古村 传承民族文化 在线收听 《中国之路》系列访谈节目   访谈嘉宾:陶立璠——中央民族大学民俗学教授         杨德林——北京市门头沟区文史专家   访谈背景:   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该拥有怎样的地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该如何保护那些镌刻着我们... ...全文

  • [陶立璠]傩文化刍议

    陶立璠 (北京) 发表于 2008-09-11 标签: 傩文化

    傩文化刍议 陶立璠   【按】这是1987年写的关于傩文化研究的文章,首次提出“傩文化”概念,没想到这一研究居然兴盛起来,当时写另外两篇文章,一篇是《中国傩文化的民俗学思考》,一篇是《中国的面具文化》,将陆续上传。 ———————————————————————— 傩和傩祭,是我国极为古老的传统... ...全文

  • [张海洋]文化多样性公平传承论纲

    cfs (北京) 发表于 2008-09-08 标签: 文化多样性 公平传承

      文化多样性公平传承论纲 寄语人类学民族学第16届世界大会 2008年2月28日 中央民族大学  张海洋 前  言 一,人类的处境和机遇 二,文化的作用和潜力 三:人性与文化传承公平 四:人类全球化经历 五:世界和谐机制 六:中国经验阐释 七:学科理念认知 结  语:学科应用与人类前景 ... ...全文

  • [刘宗迪]思想史、文化史与民间文化

    刘宗迪 (北京) 发表于 2008-08-25 评论: 1 标签: 民间文化 思想史 文化史

    思想史、文化史与民间文化   刘宗迪   导读:历史上不乏知识分子在真诚地为民请命的时候,却导致祸国殃民的后果,对此,当代知识分子还刚刚开始觉醒。当前,中国知识分子正致力于疏理自己与官方政治社会的关系,并逐渐将自己与之疏离开来,接下来的工作将是进一步反省自己与民间世界的关系,正视自己与民间的距... ...全文

  • 田野研究的“五个在场”(上)

    admin (北京) 发表于 2008-08-25 评论: 5

    田野研究的“五个在场” ──巴莫曲布嫫访谈录 中国民族文学网:2006-08-01  作者:廖明君  巴莫曲布嫫          巴莫曲布嫫:女,1964年4月出生于四川凉山,彝族。198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史哲部,获法学硕士学位(民族学);2003年毕业于北... ...全文

  • 田野研究的“五个在场”(下)

    admin (北京) 发表于 2008-08-25 评论: 3

      田野研究的“五个在场” ──巴莫曲布嫫访谈录 中国民族文学网:2006-08-01  作者:廖明君  巴莫曲布嫫   演述场域的确定:“五个在场”   廖:我仔细看过你这篇题为《叙事语境与演述场域》的文章,其中提出的“五个在场”是:史诗传统的在场、表演事件的在场、演述人的在场、受众的在场,以及... ...全文

观点立场